粮食安全不是杞人忧天

12月24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不出意外地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形象地以“中国碗必须装中国粮”来强调坚持粮食自给,同时表态要继续坚守备受争议的18亿亩耕地红线。

虽然过去十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未来粮食供给仍存在较大挑战。随着居民富裕化和城市人口增多,饮食结构会逐渐偏向平均耗粮量较大的肉类食品,同时工业用粮需求也将不断增大,而我国单位耕地产粮量的增长潜力有限。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耕地与播种面积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城市扩张侵占耕地现象明显,而我国又是个人均耕地面积偏低的人口大国,据预测十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从现在的1.5亩降为1.2亩。可耕地是特殊的稀缺资源,因为一旦转为建设等其他用途便基本不可逆转,因而耕地面积的确需要特殊保护,这关系着留给后代的自然资源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大部分地区仍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产能短期内的提高潜力很低。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差,而未来又可能是一段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恶性灾害的多发期。这些都意味着关心将来的粮食可获得性绝不是杞人之忧,我国也很难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思维来对待粮食安全,因为它们所拥有的资源、潜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对国际市场、国际安全的掌控能力,都是完全不同的。同时我国未来必须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提升农业科技和发展节水技术,靠生产效率提高来弥补自然禀赋的不足。

不过,强调粮食安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追求过高的粮食自给率而不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粮食以及农业科技的进口都在增多,粮食自给率标准也在现实中有所放松。而最近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转基因技术的引进和自我研发引起了较大争议。无疑,一些转基因作物拥有耗水少、施农药少、产量高的特点,对环保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应对未来粮食挑战,目前经各国农业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产品也没有出现有确凿证据证实的危害健康事件,因而对转基因不必莫名恐惧。但是,转基因争议并非只关系消费者安全,更重要的是它也攸关国家经济安全。

在现代农业中种子正在日益成为最核心的要素之一,而转基因技术的核心也是育种,因此转基因对农业安全的影响在不断增大。据报道,美国孟山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在转基因粮食方面已经申请了几百项专利,涉及粮食生产的方方面面。目前转基因作物研发技术被一些跨国公司垄断,很多转基因粮食每年都要购买新种子,也需要购买专门的化肥和农药,这使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跨国公司,相关的作物和肥料也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特殊影响,这些都意味着转基因问题讨论不能脱离对国家长久经济安全的考虑。近期,我国多个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从共54.5万吨美国输华玉米中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并将其退货,这么做无可指责,因为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风险防控和法律规制是必须走的方向。

中国的转基因研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一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依然差距巨大,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能力也很低。科学探索无止境,转基因技术并非洪水猛兽,但科学研究成为双刃剑的例子历史上也比比皆是,因而需要农业、食品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负责部门对转基因进行严密监管,发挥出我国转基因技术的优势,以及其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一面的效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