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命起源与演化奥秘——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新华社南京2月8日电 题:探究生命起源与演化奥秘——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中国古人和欧洲古人之间有基因交流吗?世界上最古老树木的生长模式是怎样的?哈密翼龙的胚胎是如何发育的?
……
8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各分支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成果。
揭示生命起源与演化奥义
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包括:
发现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大量3D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侏罗纪滑翔哺乳形类动物的新发现;华南寒武系底部有口无肛的微型后口动物;中国许昌发现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地质微生物记录海洋和陆地的极端环境事件;1.3亿年前早期鸟类化石揭示尾骨与尾羽独立演化;解密最古老树木的生长模式;缅甸琥珀中隐翅虫化石揭示白垩纪蘑菇多样性及最早的社会性寄生;晚二叠世木材蛀孔展示了一个复杂的生态关系网络。
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科研团队完成。
这是中国古生物学会连续第二年评选和发布“十大进展”。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蔡华伟表示,这些进展集中反映我国科学家过去1年里,在古生物学及相关研究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重大科学成果,有助于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奥秘。
翼龙的“伊甸园”——大量3D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灭绝的飞行脊椎动物。世界范围内翼龙化石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超过200枚3D翼龙蛋、胚胎和骨骼三位一体保存的化石标本。
当前发现的翼龙化石多保存在页岩中,是二维“压扁”保存的。此次发现的化石是砂岩质地,压得不太严实,为“龙蛋”完整地以三维方式保存提供了好机会。其中有16枚3D胚胎化石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3D翼龙胚胎,为突发性的湖泊风暴事件导致翼龙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才得以保存的珍贵标本。
“它们的牙齿还没有发育出来,需要父母照顾,无法自主觅食,并且他们主要吃鱼。”汪筱林说,从对化石的CT扫描来看,其前肢发育落后于后肢,附着飞行肌肉的一些骨骼结构还未发育,股骨头等发育良好,因此出生后只能走不会飞。此外,通过对胚胎、幼年、亚成年个体的骨组织学研究发现,翼龙具有快速生长骨组织类型,因此其生长发育速度很快。
该成果于2017年12月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被英国学者称为“认识翼龙繁殖的关键进展”,且该研究涉及的翼龙种类也被认为是“所有翼龙中被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类型”。
远古的中国也有“外来户”?——中国许昌发现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
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对在中国境内发现的过渡阶段古人类成员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他们是“本地人”连续进化而来?还是“外来户”的成功入侵者?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占扬、吴秀杰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在河南许昌的灵井遗址发现了两件距今10.5万-12.5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许昌人,为探讨这一阶段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通过高清晰度CT扫描、手工及三维虚拟等手段复原后发现:许昌人头骨的颅容量扩大、骨壁变薄,头骨穹隆低矮、短小等,具有这一时期东亚直立人的共同特征,并与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相似特点。
这些特点显示,距今10.5万-12.5万年,东亚大陆生存着一类具有东亚直立人、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混合形态的特殊人群。这说明这一时期,在中国境内可能并存有多种古人类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