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文章引国际广泛关注

2017年1月,版纳植物园景观生态学研究组组长、副研究员Alice Hughes发表在国际杂志Ecosphere上的综述文章《认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Understanding the drivers of Southeast Asian biodiversity loss)中,讨论了东南亚区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严重威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截至2017年底,该文章已被下载5684次,是该杂志2016-2017年间发表的文章中下载量最高的文章之一。

东南亚地区是生物多样性全球热点地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且保存有许多珍稀和特有的生物,是公认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但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一系列驱动因素的威胁,且每种因素都会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灭绝的可能性。文章指出,在所有的区域威胁中,亚洲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是狩猎和贸易以及栖息地丧失。

文章中,作者逐一阐述了东南亚地区区域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森林的丧失、狩猎和贸易、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库建设、火灾、污染、入侵物种、疾病以及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是全球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面临的症候问题。如森林砍伐是最迫切的威胁之一,一些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已降低一半以上,通过预测,未来十年有些地区的森林面积将减少98%。狩猎和贸易是另一重要威胁因素,因为人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食物,对医疗、装饰等有了进一步的追求;由于亚洲地区是全球石灰石和各种矿物最大的出口地之一,矿业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威胁,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矿区的直接损失,而是矿区的发展会进一步破坏景观生态,且重金属的泄漏和石灰岩的破坏也会进一步对物种生存形成威胁。

东南亚某些地区的现状可能代表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未来,在没有更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实践实施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现存的东南亚地区的物种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也难以保证现存物种不会以指数性丧失。作者提出东南亚大部分生物多样性的预测都很渺茫,可能需要国际干预来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力量;且监测所有动植物贸易需要更好的许可和管理,保护濒危物种,防止未来疾病的传播。

文章链接

马来西亚婆罗洲的油棕庄园和热带雨林。 Rhett Butler 摄。

截至2017年底,该文章已被下载5684次,是该杂志2016-2017年间发表文章中下载量最高的文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