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南县小麦近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前我县小麦已临近进越冬期,搞好越冬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十分重要。连日来,县农业局农技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小麦分蘖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分蘖期是构成小麦总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并发危害、病虫繁殖积累的重要时期。由于近期我县温度较高,部分地块小麦出现了旺长现象,并出现了少量病虫危害。
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县农业局坚持早预防,早部署,早防治,积极做好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县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和用药难题。
小麦出现旺长主要有下四个原因:一、密播旺苗:由于播量过大基本苗过多而引起的麦苗徒长。二、早播旺苗:由于播种过早,麦苗旺长,春性品种会提早拔节,耐寒力弱,冬季极易冻死。三、稀播旺苗:播种量过少或缺苗断垄,导致麦苗单株分蘖过多,小蘖提前出现,远远超过同伸叶的出现日期,根系发达,但植株不高。四、氮多旺苗:速效氮肥过多,特别是底肥或种肥量大,加上气温偏高,极易形成旺苗。旺苗大都是生长过头,器官之间不协调,体内积累的糖分少,冬季易遭受冻害。对于出现的小麦旺苗现象应立即疏苗或碾压,控水控肥,抑制生长。
纹枯病是当前小麦主要发生的病害,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面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型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中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入茎避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麦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病斑的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最后形成许多散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菌核。
防治措施:一、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二、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增施经高温腐熟的有机肥,不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三、适期晚播,合理密植。播种愈早,土壤温度愈高,发病愈重。合理播种量,培植丰产防病的小麦群体结构,防止田间郁蔽,避免倒伏,可明显减轻病害;四、合理浇水。早浇、轻浇返青水,不大水漫灌,以避免植株间长期湿度过大。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做到沟沟相通,雨后田间无积水,保持田间低湿。
化学防治:一、播前药剂拌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4克(有效成分)拌麦种100克,或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清可湿性粉剂拌种。一定要按要求用量拌种,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二、防治适期掌握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喷药,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2—64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注意适当加大用水量,使植株中下部充分着要,以确保防治效果。
红蜘蛛是当前小麦主要发生的虫害。红蜘蛛春秋两季危害麦苗,成、若虫都可为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主要措施有:深耕、除草、增施肥料、轮作、早春耙耱,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旱改水,结合灌水,振动麦株,消灭虫体等。二、化学防治。选用阿威菌素类农药(如虫可螨、齐螨素等)、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00倍液喷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