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换装成本增加是必然 可降解易回收大容量或成包装新趋势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日前,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共同起草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在农业部官网上公布并征求修改建议。对此,记者就《办法》内容采访了国内外农药企业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业内人士普遍都意识到农药包装回收势在必行,但对于有意淘汰农药铝箔包装一事却鲜有了解。

据《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关于公开征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办法》是依据《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起草的。相比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办法》中明确了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责任;宣传教育;包装物、回收、贮存、运输、转移、处置委托要求等事项。

换装成本增加是必然,克服销售惯性需自上而下转变

《办法》对农药包装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鼓励农药生产者使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包装物,淘汰铝箔包装物,鼓励农药企业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大容量包装物。

“包括大部分进口农药在内,超过30%的国产农药包装都是以铝箔包装为主,如果铝箔包装被淘汰,以瓶装、罐装替代,包装成本必然会明显提高。”据海利尔市场部负责人王玉宏介绍,目前100克铝箔包装水分散粒剂产品包材成本约为4,000元/吨,如果全部改用瓶装包装,包材成本将高达12,000元/吨。此外,相比水分散粒剂产品,粉剂密度小,同等重量下体积更大,替换成瓶装或罐装后成本将会增加更多。

王玉宏表示,短时间内铝箔包装被淘汰是不可能的,包括百泰、大生等进口农药都是以铝箔包装为主,而国内不少粉剂、水分散粒剂也是使用铝箔包装。随着相关政策出台后,农药生产企业难免需要逐步将铝箔包装替代成其他包装。“铝箔包装难以自然降解,且包装回收难度大,尤其是10克、20克等小包装的农药包装。面对国家对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海利尔也愿意配合国家政策,循序渐进减少铝箔包装在农药包材上的使用占比。”

“有企业在2017年1月就更换了自家产品的包装,从铝箔换成瓶装,每件20瓶我们进货价多了18块,相当于每瓶成本增加了9毛钱。”广州增城区农业技术咨询站的萧财富透露,越是大厂家、大公司,对政策导向下的市场发展就越是敏感,早早的就进行配套措施的完善。

此外,替换包装还面临农药经营者需要重新推广产品的问题。很多大厂家产品包装的延续性也是大众默认接受的原因之一:“例如陶氏益农的代森锰锌一直都是铝箔装,你现在换一个包装,农户不见得就能立马接受。”萧财富坦言,虽然铝箔包装难降解,污染面巨大的问题凸显,但真正想要禁止和淘汰还需相应的企业去改变自己的包装思路,只有从上游禁止了,下游市场的需求才会随着改变。

各地推动缓慢有难度,明文规定与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办法》显示,农药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运输、处置费用将承担主要责任,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运输、处置活动给予经费支持。此外,《办法》还强调,对于农药生产者、农药经营者不明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其回收、贮存、运输、处置费用将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财政列支。

据了解,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已提出多年,但无论是在农业发达地区还是相对偏远落后的产区,回收工作开展都相对滞后,不少地区工作基本停留在政府、协会等相关单位倡导农户自觉将使用完的包装交给经营者。

“应厂家要求,我们也希望能早日开展农药包装回收的工作,但当地还是缺少具体法规政策,也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回收工作是难以开展的。”宾川佳丰农资总经理张腾飞指出,开展农药包装回收最大的难题在资金上,对农户而言,单纯宣传,倡导是难以提高农户将使用完的包装回收到经营者手中的。“就像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再生废弃物,回收厂回收也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额,而农药包装相对比较特殊,只能由我们和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来完成。”

现在农药下游包装丢弃乱象还相当严重,除了未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出台外,农民自身环保认知不够也是促使乱象发生的关键。萧财富建议政府可以“软硬兼施”,在出台明文规定的同时通过地方机构推广、宣传、多召集农户开会,普及正确规范处理的意识,并可提供一定的补贴进行激励。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植检处了解到,目前广东地区仅在番禺和东莞各有一家危险废物回收处理公司,且产能都不大。未来是否真如《办法》中所言由生产者和经营者担任回收主力,是否在一定期限中淘汰现有落后包装,均还需等待农业部下发具体细则后再落实。针对《办法》中提到的,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应当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植检处马金亮科长告诉记者,应该与农药经营所需设立的台账共用一套系统,届时只需在其中新增一个版块即可。

企业可被委托主导,但政府部署依旧是关键

事实上浙江地区的农药规范处理起步非常早,建德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剑光介绍:“嘉兴地区2010年便开始进行规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了,这当然得益于其硬件设施的较早完善。”

据了解,目前浙江已建立“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物废弃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通过农业部门部署,执法大队牵头招标,辖区各农药零售网点定期回收,再按瓶、罐、桶、袋等包装分门别类后,送至指定仓库压缩处理。“50毫升以下的补贴1毛钱,300、500毫升的2毛钱,1升以上包装规格的补贴更多。”李剑光指出,由于政府实行补贴激励政策,浙江某些大的种植户可能一天靠回收包装废品就能得到1到2千元的收入。据悉,浙江在每个市县销售的农药产品上贴上独特标记后再进行分流,方便在回收时统一管理,也防止外省的农药流进本省。在整个回收过程中,地方农业部门都会派专员全程跟踪并做类型、数量、回收日期、去向等信息的登记,后期也会通过电话回访农民核实,以此杜绝中间环节的差错。

《办法》中提到未来农药生产者(含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经营者应当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但李剑光认为,借鉴浙江省的经验,农药等危险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还是由政府主导推进更易落实:“假如我一个经销商经营着十几家制剂企业的产品,那包装物的处理怎么返回相应责任人、怎么统计均是难题。”或者未来政府委托符合硬件设施标准的大型企业进行回收也是可行的。“企业可以规定片区内乡镇每隔一周或十天汇总一次,再由企业收回自行或委托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