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稻稻瘟病抗病性监测与抗性品种区域布局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月24日,作物重大病害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在成都校区举行了四川省水稻稻瘟病抗病性监测与抗性品种区域布局研讨会,详细讨论了四川省稻瘟病协作小组的建设方案和工作规划。

研讨会汇聚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植保站和植保所的10余位专家学者,包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杨普云和专家朱晓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长江学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彭友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副系主任赵文生副教授、杨俊副教授,四川省植保站站长尹勇、副站长封传红、科长徐翔、驻村农技员张国芝,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彭云良研究员和姬红丽研究员,我校科技处处长曾维忠、作物重大病害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文明教授和执行主任陈学伟教授、农学院黄富教授参与了研讨会。

会前,曾维忠对各位专家的到访表达了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布局、科研进展和人才培养等情况,并向各位专家汇报了作物重大病害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杨普云和彭友良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两阶段研讨会。期间,封传红报告了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防治概况、生理小种及水稻抗性监测报告,彭友良介绍了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布局的理论创新和前沿技术,黄富汇报了优质多抗超级稻宜香优2115选育及示范推广情况,赵文生阐述了水稻稻瘟病抗病性室内监测技术,杨俊讲述了水稻稻瘟病抗病性田间监测技术。

与会专家就四川省水稻稻瘟病抗病性监测和抗性基因布局协作计划展开热烈讨论,集思广益,达成了广泛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四川省农科院植保站、植保所和我校水稻所应紧密协作,联合成立四川省稻瘟病协作组,并以新版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手册为技术指导,系统调查四川省稻瘟病高发县区的稻瘟病菌分布和省主栽水稻品种抗性。

彭友良指出,四川省稻瘟病防治和抗性基因布局总体规划可分为三步走:首先应从四川省稻瘟病高发区广泛采集稻瘟病菌菌株,以建立稻瘟病菌共享资源库;其次应利用水稻抗性单基因系鉴定稻瘟病菌菌株的致病谱,以明确地方菌株的优势无毒基因型;最后应针对推广面积大于50万亩的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水稻稻瘟病抗病性室内鉴定,以明确主栽品种抗谱特性,指导水稻抗性基因的合理布局。

杨普云对本次研讨会作了总结,指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创新病虫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是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团结四川省广大植保科研工作者,加快落实建立四川省稻瘟病协作计划组,是一件“顶天立地”、“利国利民”的好事,不仅可大力推动稻瘟病菌的基础研究,而且将为广大农户合理种植水稻抗病品种提供重要指导。他建议,协作组应整合资源,依靠四川省植保站作为作物病害一线监测机构的管理优势,利用植保所和川农大水稻研究所作为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争取三年内在稻瘟病菌收集、水稻品种抗性鉴定和布局方面,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规范,为全国水稻乃至小麦和玉米的抗性品种合理布局产生示范性效应。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