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途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教育部2011计划是国家在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与举措。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引领性原创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跨单位跨平台整合国内一流的研究力量,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中心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在协同机制支撑下,中心成员协作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新增陆延青、王伯根、王敦辉、何程等作为首席科学家和青年首席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研发专项4项;三人获得国防科技前沿创新项目,仅这7项项目在执行期经费就超过4.8亿元。南京大学中心成员2017年还新增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研发项目(吴镝)、重点项目(郭子建、郑丽敏)等3项。

据Web of Science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南京大学中心成员在《Nature》、《Nature》子刊系列、《PANS》、《PRL》、《JACS》几种国际一流刊物发表论文39篇,其中南京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的有33篇。该两项数据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均超过三分之一。其中,仅《Nature》子刊系列南京大学中心成员发表的有18篇,超过了全校同期在《Nature》子刊系列发表论文总量的46%。此外,中心其他协同单位成员署名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中心的,在上述期刊发表的论文还有30篇。

南京大学中心成员施毅团队在2017年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吴兴龙和李朝升作为第一获奖人荣获省部级一等奖各一项。此外,由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中心和自然出版集团合办的学术刊物npj《量子材料》被SCI正式审核通过,予以收录。这是由国内合作承办的一系列NPJ品牌刊物中第一个被SCI正式收录的刊物,同时也实现了南京大学主办国际SCI刊物零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由南京大学牵头的人工微结构中心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肩负着改革探索的使命与重担。人工微结构中心作为改革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将坚决践行总书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拥护和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使命,以更丰硕的成果推动南京大学在争创世界一流的新征途上阔步向前。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科学技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