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条意见为试验基地加速发展指明方向

2017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一个整体跃升”的贺信指示要求,经全面调研,深入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出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试验基地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24条意见),分为优化基地布局、提高使用效率、创新管理方式、强化队伍建设、加大经费力度、建立考评机制等8部分,共24条意见,为全院试验基地加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出了制度性保障。24条意见出台后,全院试验基地管理工作多措并举,在建立管运分离机制、鼓励建立基地总农艺师制度、设立基地开放日、促进资源共享公用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取得了新成效。

全面谋划工作,出台系列新举措。一是通过召开全院首次试验基地管理工作会议,总结了中国农科院试验基地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养科研人才、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梳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宣传贯彻落实了“十三五”院试验基地发展规划,谋划了未来更大发展。二是建立管运分离制度,创新管理新模式。南口、廊坊、新乡等3个院属综合基地运行机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统一协调、管运分离、权责一致”格局基本形成。廊坊园区争取了“十二五”以来第一个修购项目,2018年经费预算数580万元。研究所按照“24条”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了试验基地管运分离工作。油料所建立了基地独立法人运行、科技管理部门监督评价的新型管运分离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基地运行经费和自身发展问题。作科所围绕为科研服务和为科技人员服务的“双为”服务宗旨,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强化考核制度,培养基地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服务课题149个,接待科技人员住宿2.95万人次,就餐4.39万人次,为研究所获得15项省部级奖成果提供了强力支撑。三是加速建立基地总农艺师制度,提高科研试验水平质量。作科所、蔬菜所、麻类所等12个研究所的试验基地建立了总农艺师制度,助推试验基地科学布局、严格管理、规范试验,有效地满足了科研试验要求。四是制订了试验基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考核促进发展。通过调研15个研究所,在11个研究所进行试运行后,编制了试验基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优、良、一般)纳入研究所评价体系,从管理机制、支撑条件和管理水平3个方面评价研究所试验基地管理工作,引导试验基地管理水平加速提升。

服务“三农”和地方发展,科技推广应用成效初显。各试验基地按照意见纷纷要求设立开放日,强化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三农”和地方发展。2017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共接待全国各地的新型经营主体、农技人员、专家领导和农民1万多人次。蔬菜所廊坊、顺义等基地、组织了春甘蓝、秋白菜、黄瓜、西甜瓜、番茄等科技成果的展示示范和培训活动10余次,帮助地方建立了蔬菜工厂化种苗生产基地,加速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在北京、河北的推广应用。农机化所白马基地积极开展所地共建活动,成为“江苏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白马农机基地”和“江苏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白马农机基地”,在提升基地影响的同时,更深入地服务了地方三农工作。环保所等以大理试验基地为牵头单位,编写规划、实施方案,帮助大理市申报获得国家发改委《银桥镇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投资3000万元。

基地共享取得新进展,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植保所环发所棉花所草原所等12个研究所的20多个基地以“开放研究、数据共享、科技创新”为目标,采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机制,与96家单位开展了试验场所、仪器设备等的共享工作,促进了基地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提高了协同攻关与创新能力。兰州牧药所与20多家科研单位签订共享合作协议,对包括基地试验设备在内的所有试验设备实行开放共享;草原所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试验基地承担了10余家大学、研究机构200人次的试验工作。棉花所海南基地承担了30余家全国棉花科研单位和国际友好合作机构的棉花南繁任务,在提高基地资源共享率使用率提升的同时,为全国棉花育种创新取得新突破提供了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