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郑平研究组在微量乙烯低温催化去除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郝郑平研究组在微量乙烯污染物的低温催化去除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著名的催化杂志ACS Catalysis 上(ACS Catalysis, 2018, 8, 1248-1258)。

微量乙烯催化去除的难点是低温下污染物的C=C δ和π化学键的活化,最早是由该研究组在介孔氧化钴担载纳米金催化剂上实现的(J. Am. Chem. Soc. 2010, 132, 2608–2613),后来日本的Atsushi Fukuoka研究组报道了中孔氧化硅担载铂催化剂用于微量乙烯低温催化去除(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6265–6268)。ACS Catalysis报道的研究在传统的微孔分子筛催化剂上实现了乙烯低温下的催化氧化,克服了以往

催化剂合成复杂、载体水热稳定性差的缺点,研制的Ag/ZSM-5催化剂具有合成方法与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研究揭示了污染物去除的催化反应机理,发现催化材料的稳定性主要受载体的酸性和反应过程中水的影响,研究为低温条件下微量乙烯污染物的去除与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科院前沿科学研究重点计划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atal.7b02410

环境纳米室

2018年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