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为机器做CT、研发无人驾驶客车……郑州科技创新将让生活更“智慧”

《河南商报》,1月15日:A06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郑州,探访科技创新发展新成果

为机器做CT、研发无人驾驶客车……
郑州科技创新将让生活更“智慧”

河南商报记者 王磊彬

“研发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的主栽品种”“全球首例自动驾驶大客车成功运行”“工业CT产品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郑州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叹。

1月10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郑州片区。通过走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项目,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州作为河南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使命越来越重要。

【农业科技】

农科院研发的花生品种累计推广超1.2亿亩

“由省农科院研发的花生品种,不仅比普通花生早熟几天,而且产量高、出油多。”1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据了解,由张新友带队的花生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先后培育出“豫花”“远杂”系列等花生新品种41个。其中,国家审定的豫花1号、豫花7号、远杂9102等相继成为河南省的主导品种及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的主栽品种,最大种植面积覆盖了年度全国花生总面积的12%、河南省花生面积的55%,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花生品种的更新迭代和生产力发展。

“截至目前,花生育成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2亿亩,累计增产花生230万吨以上,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30亿元。”张新友说。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张新友花生科研团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个,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工作30余年的张新友,先后主持或承担了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研究课题。

就整个农科院而言,经过多年探索、积累和创新,省农科院还在小麦、玉米、芝麻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优势,由省农科院创造的棉花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被专家誉为棉花栽培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新能源汽车】

研发的无人驾驶客车成功运行成全球首例

截至2017年12月,宇通新能源客车已在全国334个城市累计推广超过8.5万辆,新能源客车、纯电动车、插电式客车市场占有率均占行业第一。此外,郑州宇通车联网团队自主研发的车辆云平台和车载智能终端,在公交、旅游、团体、校车等细分领域实现了全覆盖。

“由郑州宇通研发的无人驾驶客车,目前已在高速、城市、城郊、工业园区工况下开展了大量的自动驾驶实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高鹏告诉河南商报记者,2015年8月,宇通无人驾驶客车在郑开大道开放道路交通条件下完成了全球首例自动驾驶大客车的成功运行。

河南天一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永胜说,天一航天科技从寿命、快充、续航、环保、安全五个维度综合平衡性能方面对储能和动力电池行业进行了颠覆。

“天一航天科技研发的电池电容,在同样标准的情况下,释放的电量比其他公司生产的电容要多30公里左右。”朱永胜说。

据了解,由于技术先进,河南天一航天科技的超级电容项目,成为各地市相互争抢的香饽饽,目前,与许昌瑞贝卡的120亿元合作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洛阳天一超级电容器项目拟入驻洛阳自创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另外,在桐柏县、登封市分别正在筹建日产5000支和日产10000支超级电容器的生产基地。

【智能制造】

利用锥束CT扫描为机器做“检查”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业新型成像技术是利用锥束CT扫描,清晰、准确地再现物体高分辨率三维立体结构的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工业检测、安全检查等方面。

“目前,锥束工业CT产品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客户量身打造专业的工业真三维透视成像系统,彻底解决传统二维影像的信息重叠和失真等问题。”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项目管理部主任张刚说。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铁路石油等领域,对推进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我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支撑郑洛新自创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在河南省、郑州市工信委的支持下,目前已由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省内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龙头企业,先后组建了河南省、郑州市工业新型成像制造业创新中心。

以传感器起家的汉威电子创新求变,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基数品种齐全的完整产业链。“现如今,汉威电子的业务覆盖智慧城市、工业安全、居家智能和健康等行业领域,形成了较为领先的行业优势。”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贵新告诉记者,汉威电子打造的“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环保”等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行业标杆。

在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方面,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支撑了国家热核聚变、天宫计划、新型战机、新型雷达、深海探测、航空母舰国际国内大科学工程及重点项目的发展。

【人才】

引进高学历技术人才为项目研发注入新活力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邵俊永介绍,近年来,公司持续引进高学历技术人才,引进硕士以上人员50人(其中博士2名),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公司还鼓励员工继续深造,共有10名员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博士3人)。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就研究制定了新的人才引进办法,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兑现了包括年薪制在内的各种待遇。比如,第一层次的领军人才,提供150万元的年薪和3000万元科研经费,提供200万~300万元的安家费和200平方米的住房。第二层次的卓越人才,提供80万~100万元年薪和1000万~30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提供150万元的安家费和200平方米的住房。

据了解,河南农业大学出台的这些人才引进政策,在农大办学历史上是空前的,在省内兄弟高校和全国同类院校中也非常具有竞争力。

汉威电子每年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保持在当年销售收入的5%~10%。“公司共有4个升级技术研究中心,8个研究测试实验室,研发人员500多人,研发团队中硕博以上高学历人才已占到整个团队的10%。”金贵新说,公司还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中科院院士和博士参与项目研发,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