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助推三大工程实施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把农业科技创新打造成多学科全面集成、全产业链条高度协同、政产学研企深度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组织模式和创新平台,面向农业重大需求,集中优势力量在重大动植物品种、农业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有效实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涌现新成果。
农业新品种选育获突破
青岛市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扶持本地种业企业做特做优,鼓励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在青岛建设研发中心和育繁基地。加大良种育繁推广力度,建设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建成20万亩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市级以上种业研发中心7个,规模以上种业企业发展到70家,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选育出了抗旱抗盐碱小麦新品种青麦6号、花生新品种“青花 8号”、抗根肿病大白菜青研“CR20”、晚熟桃新品种-双冬蜜等100多个新品种(品系),其中青麦6号连续3年被确定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片区首推小麦品种,被科技部领导评价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两项突破性成果之一”。苹果新品种“福丽”以156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实现了国内苹果品种权转让零的突破。
成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近年来,青岛市农业科研创新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科研院所成为青岛市农业科技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由青岛农大、市农科院等市属和驻青农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共36家单位共同成立青岛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创新联盟已成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充分凝聚农业科研和推广力量,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支撑青岛农业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通过实施良种引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新型农民培训等一系列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措施的实施和应用,主要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测土配方用肥面积达到450万亩,亩产吨粮田面积达到200万亩,年均受到各种培训的农民达到10万人次,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我市创新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装备、种子繁育与精细选别加工设备等中高端农机装备,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提高从耕种收,到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研究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药基础数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全部纳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青岛农大在根茎类作物和种业生产装备两大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研发了192种根茎类作物和种业生产装备,其中国内第一台(套)种类57种,69种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