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荣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

1月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荣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这是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继“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之后,又一次荣膺国家级科技大奖。

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初建于1984年,依托于1995年组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以袁隆平、邓启云、邓华凤为学术带头人,涵盖杂交水稻基础研究、种质发掘与创新、新品种培育及应用配套技术研发等研究方向。团队依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等国家级研发平台,现有专家8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5人,创新能力居国际领先水平。

该团队始终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己任,努力提升我国水稻育种和产业水平,持续确保杂交水稻研究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1995年以来,该团队创新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先后育成了两优培九、准两优527、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等超级稻品种,率先实现我国超级稻第一、二、三、四期育种目标,引领了国际超级稻育种的方向;培育一批突破性骨干亲本和主导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其中新香A是我国第一个育成的香稻优质三系不育系,培矮64S、Y58S 是全国选育品种最多、应用面积最大的两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审定杂交水稻品种分别达到68个、95个,促进了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的大规模生产应用。

1995年以来,该团队育成审(鉴)定不育系24个,审定杂交水稻品种69个,获超级稻认定品种11个,获植物新品种权48项,发明专利26项,制订国家技术标准1项;先后获国家科技奖励10项,包括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部省级奖51项;出版著作20部,发表论文800余篇。团队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邓启云是我国第一大两系不育系Y58S的培育者,邓华凤是我国第一个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的发明者。团队建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团队2个,省级创新团队3个。

该团队培育、审定以及利用团队创制的亲本配组选育的品种,累计在全国推广面积超过8亿亩,按照每亩平均增产稻谷25公斤估算,共增产粮食200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40亿元以上;为3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逾4000名杂交水稻技术人员,为实施我国“杂交水稻外交”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悉,国家科技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用以表彰取得原创性重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创新团队奖励严格按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标准评审、授奖。

(撰稿:柏斌摄影:王精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