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农民的汗水白流 安徽省多措并举保障秋粮收购顺利开展
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健全市场调节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协调好政府收储工作和农民权益,安徽省粮食局在今年较严峻的秋粮收购形势下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卖好手中粮
53岁的陈福军满脸洋溢笑容,悬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他的秋粮终于有去处了。
2013年,陈福军承包了村里的流转土地,从一个不足百亩的普通农民变成了拥有1100亩农田的种粮大户。往年收获的水稻扦样化验基本都能达到二、三等级的收购标准。按照亩产1200斤和1.36元左右的市场收购价,除去成本一年也能挣个几万块钱。
然而今年夏季的高温天气以及秋收时节的连续阴雨让他叫苦不迭,收获的粮食无法得到彻底烘干,检验不达标这个结果也算是在陈福军的意料之中。
眼看着这些不达标的粮食慢慢堆满自家仓库,陈福军只能望“粮”兴叹。这些粮食拿到市场上只能当饲料卖,每斤连1块钱都卖不到,糟蹋了粮食不说,自己这几个月的辛勤劳作和成本开销全都得打水漂。
针对省内局部地区、局部品种粮食因特殊气候导致的质量下降问题,9月28日,安徽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随后,省粮食局联合省财政厅又出台了《关于做好2017年秋粮收购不达标中晚籼稻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规定期限内政府将按要求收购当地种粮农民不达标中晚籼稻,并在加工销售后给予补贴,对按不低于1.10元/斤价格收购农民达不到最低价收购等级标准的稻谷,每斤省财政补贴0.10元。
陈福军的粮食终于有了好去处。
“高兴啊,太高兴了,现在政府用每斤1.24块钱的价格收我的粮食,总算是有了收获,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忙着卸粮的陈福军格外激动,因为走完流程后他就能马上拿到这笔卖粮钱了。
像陈福军这样享受最低收购价和政策补贴的农民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安徽省政策性粮食收购增加农民收入已达40亿元。
管好大粮仓
“实事求是地说,今年的秋粮收购形势比较严峻,是多年来比较困难的一年。”安徽省粮食局局长牛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一方面,近年来连续启动托市收购,粮食库存居高不下,收购仓容较为紧张;另一方面,安徽地处江淮分水岭,气候条件复杂,特别是今年9月和10月长期连阴雨天气致使局部地区、局部品种粮食质量有所下降,给收购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压力。”
为全面落实国家收购政策,确保“有仓装粮”,省粮食局采取销售腾仓、加快新仓建设进度、租赁社会仓容、多批次审批库点等措施,化解局部地区收储矛盾,杜绝“卖粮难”现象发生。
截至目前,省粮食局已5批次审批启动541个收储库点,有效空仓容380万吨,总体上能够满足收购需求。针对重点地区收购仓容缺口情况进行每周调度,局部地区仓容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为保障农户收益,做到“钱等粮”,9月中旬以来,稻谷收购贷款审批就已落实到企业,政府准备秋粮收购资金200亿元,可支持企业收购稻谷700万吨,保障了省内秋粮收购资金需要。
与此同时,宣传工作也在全面推动。
让农户科学储粮既能确保粮食质量,又能帮助农户减少损失。2006年,安徽省率先开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覆盖全省16个市80个县,惠及农户439253个。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省粮食局不断加强收购政策宣传,建立1881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对符合托市收购标准的,预约收购,引导错峰售粮。对不符合托市收购标准的,主动提供市场收购信息。
截至22日,安徽省秋粮收购进展顺利,全省全社会收购中晚籼稻567.91万吨,其中国有企业246.19万吨,最低价收购187.215万吨,同比分别增加99.31万吨、30.65万吨、2.29万吨。全社会收购粳稻(含糯稻)137.11万吨,其中国有企业60.91万吨,最低价收购42.6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