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麦玉米田间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通过科学技术评价

2017年12月24日,由我校和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陕西小麦玉米田间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在陕西杨凌完成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学评价。

评价专家组由罗锡文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李洪文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贺功民研究员、我校薛吉全教授和张睿教授等7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评价专家听取了成果第一完成人薛少平研究员的成果情况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西北地区小麦玉米生产生态环境脆弱、粮食产量低且不稳,适宜机械化生产模式缺失、深松耕技术不完善、免耕播种机具作业质量差等问题,历时16年,通过定点试验和推广应用,在技术模式创建、关键技术与机具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成果评价现场

小麦玉米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国家安全、农民增收。保护性耕作机具与深松技术项目组在国家和省部相关课题的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以杨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园为核心,以黄陵县-乾县-靖边县为区域示范基地,开展联合攻关,创建了以带状免耕播种为核心的关中灌区一年两作小麦玉米、以高留茬秸秆粉碎深松免耕播种为核心的渭北旱塬区一年一作冬小麦、以秸秆粉碎深松浅旋镇压为核心的丘陵沟壑区一年一作春玉米和以留茬固土错行免耕播种为核心的长城沿线风沙区春玉米等4种小麦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创新多项免耕播种和深松耕关键技术,创制了系列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机。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14个省区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韦革宏,机电学院院长王绍金参加了成果评价会议。与会领导对评价专家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希望保护性耕作机具与深松技术项目组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工作,为陕西乃至西北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张晴 终审:薛建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