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研发海水稻取得重大突破亩产突破1200斤

“我国15亿亩盐碱地、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其中有2亿多亩是可以改造利用。”12月7日上午,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第二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说,这2亿多亩土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据袁隆平院士介绍,目前,我国虽然划定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控制这条红线。而我国15亿亩盐碱地、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有着广阔治理和开垦的空间,尤其是海水稻研发团队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拓荒人”计划,计划在5至8年内,在全国推广利用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改造1亿亩盐碱地。

“拓荒人”计划如能推广成功,按照每亩土地改造成本1万元、海水稻种每亩地100元、每亩产量500公斤、稻谷收入1400元计算,可以拉动万亿级土地改良产业链,每年创造100亿种业销售收入,为农民增收1400亿元,海水稻产量将在我国水稻总产量中占比达到20%以上。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所谓“海水稻”是指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计划通过利用杂交水稻技术、超远缘杂交、诱导多倍体杂交、突变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选育出具有盐碱、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特性的新型耐盐碱水稻。这些耐盐碱水稻可以广泛地种植到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和咸水湖周边,把原来不能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2016年,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与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而成,袁隆平院士任该中心主任。2017年,该中心联合我国多家科研单位,成立国内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验协作组,并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审定标准,组织3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在全国23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

今年9月28日,10余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苏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专家,在位于李沧区白泥地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实验基地,对耐盐碱水稻的耐盐性进行评测。他们还在该试验田中取小范围材料进行理论产量测定,最高亩产达到了620.95公斤,亩产突破了1200斤,远远超过预期产量。

此次论坛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由湖南博川土壤修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大会主席。该论坛以“盐碱地稻作改良”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农业土地稻种行业的翘楚齐聚青岛,围绕耐盐碱水稻、农业物联网、土壤改良、植物生长调节素等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