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不断强化生态农业助力绿色发展

近年来,宣城市不断探索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建设途径等,努力形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全市生态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深化,涌现了一批拿得出手、亮得了嗓的现代生态农业典范。

日前,记者来到郎溪县飞鲤镇王村村采访时,幸福好运家庭农场老板余里富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今年最后一批莲藕,刨根去皮,一根根雪白的藕段经过真空包装后将通过外贸公司远销国外。记者采访中发现,工人们将加工时产生的藕皮藕结全部搜集运走,这些下脚料全被当做饲料运到余里富的生猪养殖场,搭配麦麸和糠进行投喂。按1000吨的年产生量计算,下脚料再利用,可节省饲料开支10万余元。

余里富的生猪场年出栏量4000多头,每年产生猪粪4000多吨。可在养猪场周围,并没有传统家畜养殖厂的那种脏臭,也没有堆积的猪粪。看到养猪厂屋后的沼气罐,记者这才明白,原来猪粪通过收集发酵,实现循环利用。余里富表示,猪粪发酵后产生沼气,供农场燃气使用,产生的沼液作为有机肥还田、还塘,稻子、莲藕加工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猪、鱼、龙虾的饲料。

“猪粪发酵、沼液肥田、农作物下脚料再喂猪、喂鱼,种植垃圾变废为宝,不但保护了环境,还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如今,余里富的循环生态链,在进行产业废料的生态化处理的同时,有效节省开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类似幸福好运家庭农场的循环种养模式,在宣城市农业生产中越来越普遍,这得益于宣城市在农业发展理念、建设途径、政策支持等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

据介绍,宣城市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早、特色明显。一是突出生态优势,打造现代生态农业。涌现出一大批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如猪(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等。二是突出种养结合,攻坚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坚持生态养殖,农牧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三是突出绿色循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2016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2%。四是突出多元并举,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围绕建设“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五是突出三产融合,助推生态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和创建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循因施策,上述有益探索实现了生态、经济的双丰收,也为宣城市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农业提供了有益参考。近年来,宣城市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深入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多点开花、全线飘红。截至目前,全市有7个全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拥有宣州农产品加工园、广德城北禽类加工园、宁国南山食品产业园、绩溪华阳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和郎溪县十字镇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其中宁国、广德被列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山水诗乡,多彩宣城,休闲养生度假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线路,被中国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4个,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徽菜文化园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同时农村改革与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初步探索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