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麦6号的选育

选 育 单 位:

选 育 人:

选 育 起 始 时 间: 2003年至2009年

亲 本 组 合:偃展4110/矮抗58

1、 亲本选择

偃展4110:豫西品种展览中心育成的弱春性高产、早熟、多抗、广适的小麦品种。

矮抗58: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小麦品种。

2、 系谱来源

89(35)—14×矮早781—4 周麦11×(温麦6号×郑州8960)

↓ ↓

偃展4110 × 矮抗58

顺麦6号

3、选育过程

3.1 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主攻方向是矮杆、大穗、高产、适应性强,同时注重越冬期及春季抗寒性、早熟、后期根系活力、成熟落黄等方面的选择。

具体目标是:

(1) 抗寒性:苗期长势壮,越冬抗寒性3级以下,春季低温时不会出现明显缺粒,结实性好;

(2) 成熟期及落黄:较矮抗58早熟,与偃展4110熟期相当,后期根系活力强,落黄好;

(3) 株型与株高: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株高80厘米以下;

(4) 抗病性:除赤霉病外,对其他常发病害不高感;

(5) 抗倒性:较偃展4110有所提高,接近矮抗58;

(6) 籽粒:籽粒商品性好,千粒重45克以上,黑胚不明显。

3、2 选育方法

顺麦6号采用品种间杂交的育种方法,系谱法选育而成。

3、3选育过程

F0:2003年4月,根据育种目标,配置组合偃展4110×矮抗58,编号为2003018,整穗去雄2穗,收获籽粒42粒。

F1:2003年10月,播种F0种子42粒,2米2行,10厘米点播,杂种前播种有母本偃展4110作对照,成苗38株,。2004年春,杂种整齐一致,杂种优势较强,确定为重点组合,收获F1种子1.5千克。

F2:2004年10月,F1种子经过精选加工后,播种10米5行,10厘米点播。2005年春季,F2分离明显,熟期偏早,类型丰富。成熟前,选择优秀单株162个,经室内考种,淘汰102株,保留60株,并顺序编号。

F3:2005年10月,3米2行、10厘米点播F2单株60个,顺序排列,组合前后均种有父母本各2行。其中2003018-1株高适宜,株型紧凑,落黄好,但仍有分离,株高略高。2006年春季、成熟前选择矮杆、紧凑型优秀单株12个。经室内考种,淘汰4株,保留8株。

F4:2006年10月,播种F3单株8个,3米2行,10厘米点播。2007年春季观察,8个株系稳定性有所提高,株高明显降低。其中2003018-1-2表现比较优秀,但株高仍有分离。继续选株15个,考种淘汰8个,保留7个。

F5:2007年10月,播种F4单株7个,3米2行,10厘米点播。2008年春季田间鉴定,2003018-1-2-6表现突出,比较稳定,株高80厘米左右,综合抗病性好,落黄漂亮,熟期早,接近育种目标。继续选株10个,剩余单株混收混脱,收种子2.2千克。所选单株经考种后淘汰4个,保留6个。

F6:2008年10月,播种F5混收种子成小区,6米6行,15万基本苗,进行鉴定;F5所选单株种植3米2行,10厘米点播,继续纯化。2009年春季田间观察,发现群体扩大后,2003018-1-2-6仍有分离。收获前,在选种圃2003018-1-2-6-2中继续选择单株7个,考种后全部保留;剩余单株混收混脱。

F7:2009年10月,混收种子进入鉴定圃,6米6行,18万基本苗;保留的F6单株种成3米2行,继续纯化。2010年春季田间观察,鉴定圃中2003018-1-2-6-2整齐一致,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落黄正常,株高78厘米。同时发现选种圃中2003018-1-2-6-2-3株高75厘米,整齐一致,确定为该组合最优品系,定名为顺麦6号。

2010年10月,2003018-1-2-6-2-3(顺麦6号)开始扩繁;同时,2003018-1-2-6-2混收种子参加设在太康县、川汇区、沈丘县的新品系鉴定试验。其中太康点平均亩产523.7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10.23%,居30个参试新品系第1位。川汇区点平均亩产571.9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13.60%,居30个参试新品系第1位。沈丘点平均亩产542.1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11.32%,居30个参试新品系第1位。

2011-2012年度顺麦6号(2003018-1-2-6-2-3)参加设在太康县的新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亩产515.6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13.10%,居36个参试新品系第1位。参加设在川汇区的新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亩产533.5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14.01%,居36个参试新品系第1位。参加设在沈丘县的新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亩产526.1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10.27%,居36个参试新品系第1位。

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预备试验。

4、特征特性

弱春性品系,全生育期222.6—225.2天,比对照偃展4110早熟0.3—晚熟0.6天。幼苗半匍匐,叶片长短适中,叶色浅绿,苗势弱哦,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弱,成穗率一般,亩成穗数偏少。春季起身拔节略慢,但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抽穗偏晚。株高75.1—77.6厘米,茎秆较粗,弹性好,抗倒性好。株型偏紧凑,旗叶上冲,穗下节较长,茎叶穗蜡质重。不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一般。穗纺锤形,穗大,小穗排列较稀,结实性好,穗粒数多,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率高。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32.5—45.3万,穗粒数31.2—36.1粒,千粒重42.5—49.8克

5、区试、生产试验结果

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春水B组区试,13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84.6%,平均亩产544.5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17%,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8位。

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A组区试,13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76.9%,平均亩产498.3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4.72%,极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9位。

2016—2017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生试,15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86.7%,平均亩产494.9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5%。

6、品质检验结果

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14.52%,水分10.85%,湿面筋27.1%,容重786g/L白度74.8%,沉淀指数52mL,硬度44HI,降落数值409S,吸水率58.7mL/100g,形成时间1.9min,稳定时间1.2min,弱化度219FU,出粉率65.6%。

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13.79%,容重808g/L,湿面筋28.0%,降落数值358S,吸水率64.0mL/100g,形成时间3.8min,稳定时间3.7min,弱化度142FU,出粉率68.6%,硬度70HI,沉淀指数54mL,白度78.0%,恒定变形拉伸阻力128EU,延伸性151mm,最大拉伸阻力143EU。

7、抗病性鉴定结果

2014年和2016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8、主要优点

8.1 晚播早熟。熟期与偃展4110相当,适播期宽。

8.2 适宜密植。株型紧凑,旗叶上冲,穗下节长。

8.3 矮杆抗倒。株高75.1—77.6厘米,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性好。

8.4 成产三要素协调,稳产、丰产性突出。亩成穗32.5—45.3万,穗粒数31.2—36.1粒,千粒重42.5—49.8克,亩产稳定在500kg以上,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

9、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

9.1 适宜种植区域:河南省高中水肥地中晚茬麦田种植。

9.2 适宜播期:10月中下旬。

9.3 适宜播量:9-12公斤/亩。

9.4 肥水运筹:增施有机肥,一般底施尿素50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15kg,拔节初期追施尿素10kg。足墒播种,及时浇好越冬水、灌浆水。

9.5 中后期注意及早防治白粉病、赤霉病。

10、主要缺陷及风险控制措施

拔节至扬花前,每亩喷施20%三唑酮100ml兑水50kg防治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若小麦扬花期天气预报有降雨,应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每亩喷施40%多菌灵100克兑水30kg,防治赤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