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公司密集融资 下一个现象级产品在哪

对于基因检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则是当下最为人熟知的领域。日前,深圳瀚海基因第三代测序仪成功应用于NIPT,基因检测的新技术再度掀起一轮融资热。一边是基因测序行业的持续高热、大额融资频出。另一边,则是测序企业扎堆布局NIPT。而要开拓下一个类似NIPT的“现象级”临床应用则还在路上。这开拓之路或许比想象中困难。

关键在于技术落地临床

基因测序行业持续高热的背后既有资本对于“基因改变未来”的期待,也有资本对优质标的渴求。基因测序的产业链,上游为测序仪器和试剂供应商,中间为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下游对象为医院、药企、科研机构和病人本身。对于部分资方而言,相较于上游,他们更愿意在中下游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

“上游端设备、试剂的研发需要技术积累和门槛,这造成上游领域不可能有太多的竞争者参与。而且设备更新迭代快,会让竞争者有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的压力。”因此,同创伟业的董事总经理及医疗板块投资负责人汪洋就表示,相较于上游,他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中游服务商上。

开拓中下游,打造“现象级”的测序服务产品,个中关键在于落地临床。“现在很多技术还是在科研阶段,应用到临床更多是参考和指导意义,不是辅助诊断。”中科院遗传所博士、上海华点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张端阳表示。

基因测序从科研落地临床,不仅意味着终端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基因测序带来的精准医疗,也意味着中游的基因测序服务可以迈向标准化,从而大规模应用、走向大众化和市场化。

但真正落地临床应用的技术是什么?能够孵化出现象级的产品又是什么?

NIPT市场格局初定

目前在市面上占据主流的仍是二代测序仪。而利用主流设备的技术完成落地临床的,只有N IPT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广大、测序成本下降、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作为基因测序里目前最成熟、最广泛的应用,自然吸引各位投资者前来布局。但结果如何?NIPT发展到现在,格局已大体初定。

数据显示,2016年华大基因跟贝瑞和康就占据了NIPT约64%的市场份额,刨除博奥生物、达安基因、安诺优达共分24%的天下,留给新兴投资者的空间似乎不大。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渗透率偏低,且价格下降是必然趋势,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将成为重要标准。“况且打价格战,也要看承不承受得起。”

打价格战,意味着需要足够的资本和核心技术的支持。对NIPT龙头之一的贝瑞和康来说,它牵手国外龙头完成核心设备引进,而华大基因则通过收购完成逆向自主研发。目前,第三代测序仪由深圳瀚海基因领头,主攻的也是NIPT领域。

“上游端的国产化加速还言之过早,离商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目前主要面向还是科研机构,要么就是提供给自己的合作伙伴。”张端阳分析。

现在市面上N IPT相关项目的价格在两千元人民币左右,且有不断下滑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NIPT走向临床之后,测序企业更多选择和各地政府联手,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进一步降低价格。

一边是成熟应用的价格战在持续,另一边未成熟的应用还在等待技术突破。从科研到临床,从临床指导再到临床诊断,基因测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圳瀚海基因CEO颜钦告诉南都记者,“这需要时间。”

观察

什么领域会成为下一个NIPT?

蜂拥而起的测序服务,从肿瘤基因检测到遗传病早筛到近两年兴起的微生物和病原菌基因检测,它们目前还在经历着市场、科研、临床的多重考验。什么领域会成为下一个NIPT?在技术还没能完全解答之前,资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近几个月,肿瘤临床检测领域融资频出。飞朔生物新一轮融资近4000万元人民币、优讯医学A轮融资1.7亿元、世和基因新一轮融资数亿元人民币、安诺优达新一轮融资近7亿元。另外,从动脉网获悉,又有两家公司传出融资喜讯,融资金额数亿元人民币。

“落地临床需要掷地有声的科研成果来支撑。另外,即便是目前最看好的肿瘤早筛、个性化用药领域,你也要考虑到肿瘤的发病率并没有那么高,还没有考虑不同肿瘤类别。医学是严谨的,这要求在临床上你有足够多的样本去支持。”一名临床医生告诉记者。

“在生殖和生育阶段,疾病绝大部分是和基因密切相关的。可人越大,疾病的发作就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肿瘤的发生,也受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的左右,这导致肿瘤的成因非常复杂。”虽然看好肿瘤基因检测领域,但为什么没有把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一时间应用在这块领域,华大基因首席市场官赵立见这样解释道。

技术突破或许很快可以解决,但行业还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这需要时间,需要整个上、中、下游产业群的一起努力,也需要社会和政府多一点认知与推广。而目前,技术有的时候是领先于标准的,标准的构建还需要临床医生的认可。”面对目前存在的推广难点,赵立见如是建议。

技术还在突围阶段,但是资本已早早布局,行业是否存在泡沫?深圳一投资机构对南都记者表示,基因检测行业估值短期内会存在一定的泡沫,这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但也会随着行业的成熟回归合理区间。而资本的入驻也将助力基因测序行业更好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