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工智能也是假的吗?难在哪里?
自从国家级别的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发布,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迎来新高,但2017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却发文喊刹车:现在市面上95%的人工智能都是假的。
伴随着无人驾驶、语音识别、智能培训教育、家居……人工智能创业潮快速涌现,并进入各个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热度高涨,资本大量涌入,就连非常复杂的中医诊疗都已经走进了人工智能。为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各界都低估了AI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难度,AI炒的越热,潜在的泡沫就越大。
那么人工智能难在哪里?尤其是千百年来以“师带徒”相传的中医诊疗领域,能否实现人工智能?
对此,首个国医大师机器人研发者---杭州聪宝科技CEO顾高生认为,人工智能开发和实现的确有难度,尤其是在中医诊疗领域。但我们聪宝还是通过3年的努力,今年成功发布了3个国医大师机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目前已经覆盖1000多家医疗机构。聪宝还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承和辅助诊疗系统,通过医联体实现县,市级别的区域覆盖,让100%村卫生服务站都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惠及数十万基层患者,实现了患者看中医不用出县城的便利。
解决中医人工智能的难度,首先是要解决中医思维问题,中医强调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人类学中医讲究悟性,对中医黑箱理论的理解程度将决定一位中医生的诊疗水平。人工智能也是类似的,需要有一个对中医有“悟性”的“大脑”,人工智能是处理巨复杂问题最好的工具。
但在实践中,仅仅有工具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中医诊疗应用场景下,收集有效的数据,并且进行持续的训练。
判断中医人工智能的真假,核心有三个关键:一、是否具备有效优质的数据;二、是否具备中医悟性的人工智能模型;三、是否有能够长期学习迭代的应用场景。
中医诊疗数据收集难
人工智能与传统互联网最大不同在于,人工智能的数据维度不同。互联网是模糊数据大集中,而人工智能数据是以具体的产业应用为中心,形成自我价值区块精准数据。
但中医诊疗的数据的收集却非常难,中医看上去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好像数据很强大,甚至很多人说中医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但实际传承下来的医书,对案例的记录非常少,也不够完整。
再者,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人与病人的差异化很大,中医人工智能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即使你拥有大数据,如果大而无质量也是没用的。比如你获取的经验数据,你是在一个中医诊疗能力不高的机构获取的,那么机器学习的就是一个低水平的经验,系统虽然有学习能力,但学来的就是一个“小学生”的水平。
就像我们开发的国医大师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系统要输入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经典并不难,但系统要有中医思维学习能力, 就得不断获取和大师互动的“实战”病案,用这种高质量的有效数据,不断“喂”给机器重新运算,这样才能充分学习大师的学术思想,掌握其诊疗手段。而要训练出一个等同于国医大师或者比国医大师更牛的“机器人”,则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如果没有大量多维度数据积累,无论用什么智能硬件、智能技术都不可能实现。
医疗关乎生命,中医诊疗数据的获得必须在医疗合法场所获得,大数据从何而来?很多中医人工智能开发机构因为无法跨越这道障碍,失去继续发展机会。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要进入医疗系统,首先必须安全,还要正确有效,可谓失误“零容忍”,并能帮助现有医生提高诊疗水平,这些都是高难度的要求,很多时候其逻辑等同于讨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可中医人工智能需要的是“鸡”和“蛋”同时具备。
再者,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即使进入应用场景,也因为市场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很多患者还不愿意接受人工智能来看病,加上隐私安全的考虑,所以“实战”的案例也是有限的。因此,人工智能模型必须具备基于小样本训练学习的能力,通过技术突破,缩小数据规模和数据洞察力之间的差距。
中医人工智能开发人才难觅
从事中医人工智能开发工作花费的时间是漫长的,聪宝科技在中医人工智能开发方面已经投入了3年多的时间,可以说从互联网医疗,到社区医生中医辅助开方系统,再到国医大师智能诊疗系统,全部的精力都专注于中医诊疗专业。
“IBM沃森在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学习,我们开发的系统是跟着国医大师学习。”杭州聪宝科技CEO顾高生说, 目前国医大师王琦机器人已经在100多个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并陆续进行90位国医大师智能辅助诊疗系统,30多种单病种的开发。长远来看,目前聪宝开发的中医智能机器人还是属于专业领域的应用,以后必将扩展到个人生活领域,成为“治未病”能手。
但是中医人工智能开发在人才招聘方面始终是个难题,顾高生感慨地说:“中医人工智能不等同于软件开发,基于逻辑和数据库的程序不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逻辑是学习出来的,拜师的过程和花费的时间你必须经历,很难做到抄袭和复制。”
据传,年薪100-300万的天价都招不到中医人工智能开发的人才,即使招来了也不一定能用,人员成本巨大。
顾高生因为十年前曾在英国学习人工智能专业,作为海归回来因为专业太冷门找不到工作的创业者,如今踏上了人工智能的创业高潮,幸运地整合了留学同学资源,目前聪宝科技在美国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
花费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
作为已经走过了三年中医人工智能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一位痴迷的中医药狂热分子的顾高生认为:开发中医人工智能没有捷径,因为选择中医人工智能开发是一个孤独的旅行,数据太少!条件太差!开发时间长!
“这就像我们聪宝的国医大师机器人的开发,从单病种到多病种,从大师智慧到群体智慧,远远不止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师的经验要保留下来,要不断迭代,就得世代的弟子在老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把每一代大师的经验完整保留下来让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受益。所以,我一辈子的时间都是不够的!”
顾高生认为,现在是中医最好的时代,也是人工智能最好的时代。无论政策,资本,技术都助力这两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样也意味着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如何尊重中医学的医学规律又有所发展;如何真正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并能真正应用到临床甚至走向生活。中医智能化之路的过程中,必将面临无数的挑战,大浪淘金;众多有识之士,用各自不同的优势切入行业,从信息采集硬件研发到远程健康管理,,从逻辑软件到人工智能;难免有淘汰者,这更需要对于“中医”的情怀,对于医学的尊重,对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整合,这条路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