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机构改革:抓营商环境,这个局挺管用

聚焦机构改革:抓营商环境,这个局挺管用

辽宁设立省级监督机构,运行近一年,全省对628个案例启动问责,软环境得到优化,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三成

核心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

辽宁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在没有增加人员和编制的情况下,从省级层面推动,协调省直有关部门,督促各市,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接受投诉、暗访调查、公开曝光、问责处理,已成为营商局的“四大利器”。

最近,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赵连生忙得不可开交,带着局里的同志马不停蹄,在各市调查一批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

赵连生是辽宁首家、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的局长。成立这个监管机构,是辽宁为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出的一个大招。

新机构是如何成立的,怎样运转,近一年来,又做了哪些事,辽宁的营商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

创设机构 出台法规

一个编制也没增,一个人员也没加

“投资不过山海关”,2016年初,一篇网文让这个说法不胫而走。内容虽偏颇,但也直指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软环境上的短板和不足。

“软环境好比空气、阳光和水,企业一刻也离不开。”辽宁省委负责同志强调,要把营商环境上升到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口的高度来谋划部署推动。

2017年春节刚过,接连三场会议、调研。正月初七,时任省委书记李希到沈阳调研,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同一天,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陈求发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主题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正月十三,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5000余人分别在主会场、分会场参加,主题还是“优化营商环境”。

2月1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成为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根据条例,违反条例情节严重的工作人员,将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免职、辞退或解聘处理。

而在这一连串动作之前,这套组合拳中的“重拳”,从2016年就开始谋划了。

“2015年开始各市提高了营商环境建设的力度,但重视程度不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从省级层面推动,协调省直各有关部门、督促各市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一位知情者介绍。

2016年底,经中编办批准,辽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成立。监督局将原中小企业局人员编制整体划转,没增加一个行政编制、一个人员。与此同时,各市也组建专门行政管理机构。辽宁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作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接受投诉 暗访调查

企业反映问题更顺畅,解决更及时

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摆在监督局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在涉及营商环境时,要么投诉无门、无处说理,要么只好走关系找领导。

“我们公开了投诉电话、网络信箱。接到投诉,7日内必须答复。开始受理后,按程序分级负责,每一项具体处理都要征求举报人意见。让企业家感到有地方反映问题,有政府能帮企业解决问题。”赵连生说。

接受投诉,暗访调查,公开曝光,问责处理,这成了新机构的“四大利器”。

针对投诉,营商局有针对性地对接,然后实地考察,找具体涉事部门和地方政府听取情况。今年6月13日至8月31日,营商局对鞍山、抚顺、本溪等9个市和省环保厅、交通厅、国土厅等15个单位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对每个地区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驻扎检查。”营商局综合处处长李爱水介绍,检查组进驻后,采取明察暗访、个别谈话、问卷调查、企业家座谈等方式开展专项检查,公开投诉电话和来信来访地址,对照《条例》逐条逐项检查贯彻落实情况。

曝光典型 启动问责

检查不是走过场,问题不能捂着盖着

内部通报千次,不如公开曝光一次,这是营商局负责人的真实体会。

今年6月14日,营商局点名曝光了一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沈阳市和平区政府执法局长期租用企业商业用房,拒不支付房租。经督办,和平区政府在整改方案中承诺3个月内解决,但承诺到期后,和平区政府未履行承诺。”其他曝光的还有,对涉企行政事业性项目乱收费,办证过程中互相推诿……曝光后,企业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要得到企业信任,必须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首位,让企业感受到检查不是走过场。”营商局副局长赵榕说。今年6月,营商局通过暗访发现,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一户企业十几年前就交了土地出让金,但由于当时没有指标,政府始终没给企业办土地证。经核实和协调,区政府和镇政府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列出具体流程,明确了责任人和解决时限。

“把条例落到实处,需要一个过程。成立伊始,我们就抓反面典型,对不能及时解决的,公开曝光。我们不怕亮丑,不怕有压力,如果问题掩着捂着盖着,企业和老百姓就感受不到营商环境的改善。”赵连生说。

截至目前,辽宁全省开展专项整治752批次,共对628个营商环境案例启动了问责机制,党纪政纪处理306人。

严查个案 更要治本

如果一个县10天能完成审批,其他县也能做到

在基层检查时,赵连生发现,审批时限的弹性很大。像不动产登记审批,有的地区时限是30天,有的20天,有的10天。“这反映了我们营商环境远不达标。如果一个县10天能完成,其他县应该也能做到。”赵连生说,他们据此建立标准,如果超过10天,就认定违反营商环境建设要求。

“我们从个案中寻找普遍性规律性,治标也要治本;通过曝光和整治,把问题尽快铲除。”赵连生还举例,他们通过基层调研,发现有多个部门执法、重复执法情况,现在正研究制定办法,能否变为综合执法、一个部门执法,对企业的检查要制定年度计划,报法制办备案批准。

一年多雷霆出击,辽宁各市也在全力部署落实。沈阳在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后,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营商水准由190多个经济体中第九十多位提高到了第七十四位。

今年前三季度,辽宁新增注册企业近13万家,同比增幅在30%以上;前10个月,全省引进内资3030亿元,同比增长29.6%;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80%;前10个月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超8%,超过了同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