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表日期:2017-11-27 10:39PM 阅览次数:
我校党委书记邓良基、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强、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办公室主任黄兵、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吕火明、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庄天慧、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农业组副组长杨新元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管理学院院长傅新红主持。
邓良基致欢迎辞。他提出要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这“三农”的绿色化和现代化,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同时表示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要求各大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双一流”建设则是重中之重。我们作为农业大学,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新型化、职业化是其首要任务。此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绿色发展,正好契合其深刻的发展思想、内涵及原则。最后他表示幸福美丽新村的新状态传承了农耕文明,是一种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农业,并要努力构建现代资源体系。
张强指出,这次会议主题与农业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及方向相契合。他指出在十九大上明确将乡村振兴提高到战略层面高度,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站在新时代起点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他强调,在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方面,应抓住四川特色的优势产业(水果、茶叶),建加工设施、建产业基地;作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自然遗产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兵指出,应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保障高质有效的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他充分肯定此次研讨会主题,认为其突出了研学互动、展现了研究特色,具有深刻意义。他指出,各位研究人员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理论示范带头和理论先行的作用,紧紧围绕十九大提出新论断新目标新任务,推陈出新,凝练新的时代思想,构建具有巴蜀特色的社会科学。
在随后的主题报告中,邓良基教授带来了题为“绿色发展与农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报告,剖析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绿色发展机遇及新挑战,并指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经济转型升级。庄天慧教授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绿色减贫问题研究”为主题,指出大多数贫困地区常陷于要绿色还是要发展的两难境地,通过构建绿色减贫指数评价体系搭建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吕火明教授分享了“产业融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展示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7种模式、30种类型,强调应重点关注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密切结合。杨新元提出了推进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绿色发展的着力方位,强调了规划先行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以综合规划牵头产业融合与绿色发展,突出区域重点。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耿献辉教授以农业品牌为切入点,“农业品牌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出应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发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应注重对品牌的治理与保护。主题报告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强主持。
下午的专题报告中,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带来的“主要矛盾变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十九大报告中的新变化、新指示,从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管理学院陈文宽教授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四川农业新业态发展研究”,指出当前中国缺乏农业自信的现状,并强调在新业态发展进程中,农业自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翟留栓副教授带来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径与策略”,提出要以整体思考的方法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要将农业循环嵌入到商业循环中去,并强调当前农业发展已由产业发展转向区域发展。傅新红教授做了题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四川乡村振兴发展”的报告,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环节,并介绍了目前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及三个典型案例,认为产业融合可从顺向、逆向两个方向进行发展。旅游学院院长杨启智教授分享了“台湾农旅融合的模式及借鉴”,以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台湾地区典型农旅的发展模式及现状,剖析了其突出特点及优势。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张社梅副研究员带来的“农民合作社在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连结机制探讨”,以产业融合下合作社面临的利益机制问题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三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出了一社两制等政策建议。专题报告由管理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符刚主持。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根本上属于产业融合。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条有待完整、利益联结有待紧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来自西南科技大学、农业部沼气研究所、西昌学院、宜宾市委党校,我校科技管理处、经济学院、旅游学院等兄弟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和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