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6年度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再创新高

近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布《2016年度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结果通报》,我校2016年度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以96.86的佳绩跃居中央部属高校第五,再创新高。

多年来学校对学生资助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资助与育人并举的工作理念,构建“物质保障、能力提升、精神引领”三位一体的助学育人体系,实施精准化、精细化的帮扶育人举措,形成了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发展型资助模式,实现了“扶贫、扶志、扶能”的有机结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立体化资助体系因困施助有保障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及学校各项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勤、代”七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采取重点资助与一般资助、长期资助与临时资助、困难资助与发展资助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问题。仅2016年就为3050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34名定向西藏生及46名孤儿进行学费减免,为25名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和退役士兵进行教育资助,国家及社会类奖助学金累计发放60余项,全校各类奖励与资助政策惠及学生人数达到10164余人,累计资助金额3377.19万元。

二是提供个性化专项资助,实施分类帮扶。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及时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对家庭遭遇突发事件、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校领导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春节慰问,向因家庭困难无法返乡过年的学生发放新年红包并与他们共进“年夜饭”等。三是在校领导的重视下选优配强学生资助管理队伍、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等,始终坚持管理服务与资助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精细化育人举措精准资助有载体

为了促进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不断发掘资助育人内涵,探索精准化扶困助学举措。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导师团队和院系资源优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深化实施名师励志引领工程、学习能力提升工程、心理素质帮扶工程、爱心实践塑魂工程、就业能力培育工程等“五项育人工程”,使受助学生能够在学习、心理、就业等诸多方面切实得到有针对性的帮扶和历练。

二是利用寒暑假时间,组建家访小组,分赴全国各省,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家庭,介绍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掌握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家校共同育人长效机制,为精准帮扶和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多方位拓宽资助渠道,2017年首次将资助孤残学生、低保家庭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等贫困新生入学路费纳入“精准资助”“精准帮扶”的助学体系,首次为2017级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和新疆籍、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免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近年来学校通过多措并举的精细化资助模式满足学生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建立了务实、高效、有序的资助工作机制。

引领型助后教育立德树人有实效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助后教育,积极探索助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践。

一是构筑诚信教育体系,营造诚信氛围。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月”、诚信状签名、观影教育、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良好的诚信和征信意识,将诚信知识内化于行,弘扬青春正能量。

二是活跃感恩教育形式,传递感恩理念。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奖助学金颁发仪式,开展“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主题观影活动、感恩演讲比赛等,使感恩教育成为助后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树立励志教育典型,固化自强观念。邀请社会奖助学金资助方和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受助学生举办成长成才励志报告,连续多年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连续两年获教育部优秀组织奖,多名学生获征文优秀奖)。通过形式多样的系列助后教育活动,让“大爱”传递,感恩在心,让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经济困难学生物质基础的坚强后盾,更是他们精神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人生导师。

据悉,此次考评是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委托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对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的年度绩效考评。我校已连续四年榜上有名,获教育部资助绩效奖励累计达3400万元,今年更是刷新历史记录,成绩斐然。


张晴 终审:薛建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