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基地:打造世界级“种业硅谷”

粮食安全问题正被高度关注。1956年9月辽宁省农科院水稻所的一行数人卷着简单的行囊不远万里直奔海南扎根三亚研究选育优良水稻和玉米种子揭开了农业南繁工作的序幕。

中国经济网三亚12月24日讯(记者 林春宏 陈文剑)粮食安全问题正被高度关注。在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繁育种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从海南省南繁办了解到海南省正积极推进全国南繁育制种基地编制《海南南繁基地建设规划(2012-2020年)》争取纳入国家级重点项目。今年将启动5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建设加强对南繁保护区和基地规范化建设的研究和推进工作。

种子最温暖的“摇篮”

冬季北方冰天雪地寒气袭人祖国南端的海南三亚仍是阳光明媚生机盎然。五十多年来冬季的三亚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像候鸟听从季节的召唤义无反顾地从四面八方“飞”到这里追赶温暖打造了被誉为“中国优良种子的摇篮”的南繁基地。

农作物“南繁”是指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这样南方、北方交替种植就可加速世代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缩短作物新品种推广时间。早在1956年全国的农业科学家便陆续来到海南南部地区进行种子繁育、加代等工作。

“三亚、乐东、陵水一带气候条件独特是种子繁育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尤其是三亚的温度高区位最好。”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柯用春说育种过程中光照、温度和水源最重要。在北纬15~18度之间有着不可替代的“光”和“热”加上得天独厚的水、肥等自然秉赋在育制种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把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周期缩短50%。在北方育种由于“光”、“热”资源条件的限制育种的周期很长速度很慢。于是农业专家们把眼光投向光热资源充足的地方希望能缩短育种周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专家开始了选育优良水稻和玉米种子的漫漫征程从云南昆明到海南海口再到三亚南繁不断地往南移专家们终于发现这块海南岛的南部地区是最理想的育种之地——种子最温暖的“摇篮”。

1956年9月辽宁省农科院水稻所的一行数人卷着简单的行囊不远万里直奔海南扎根三亚研究选育优良水稻和玉米种子揭开了农业南繁工作的序幕。

三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9月至次年5月包括袁隆平在内的一大批农作物专家都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南迁到海南进行种子的加代培育。现在市面上90%以上的种子新品种都是经过海南的南繁以后推广出去的。特别是海南建省25年来1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在海南孵化。目前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区)的五百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上市企业在内的700多家机构5000多名科研人员齐聚三亚开展南繁育种工作。南繁育种基地面积约2.7万亩制种面积约18万亩。南繁基地被誉为全国最大、最开放、最具影响的“种业园区”。

“南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柯用春表示经过50多年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来建设南繁已成为我国育种资源培育和辐射的核心基地。南繁育制种对全国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进步、生物物种安全有着巨大贡献也凸显了海南在全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海南用自己温暖的胸怀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造中国“种业硅谷”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进行培育研究需要六年时间而在海南岛三年就完成所以在海南岛进行南繁工作得天独厚很多国家都没有这样的条件。

57年来无数农业专家数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南繁育种事业海南南繁优势也日趋凸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南繁育种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项目资金流向海南农业研发。南繁也从原来单一的育种加代逐渐发展成为集科研、鉴定、生产、交流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目前全国29个省份都在海南设有南繁工作站南繁基地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在三亚、陵水、乐东、临高等市县从几万亩发展到20多万亩。

在半个多世纪的南繁历史中几代南繁人在海南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不仅创建了中国农业的“绿色硅谷”还孕育出催人奋进的“南繁精神”。“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发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创始人、著名棉花育种专家郭三堆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甜瓜大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等一大批农业顶尖人才在南繁基地一待就是半年之久进行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洒下了辛劳的汗水一万多名农业科技人才在这里成长……

70年代袁隆平在南繁基地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关键性研究推广30年间已累计种植面积超过50亿亩累计增产4500亿公斤粮食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解决7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按谷价2400元/吨计算相当于增加收入1.08万亿元。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袁隆平院士工作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

12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第十二届国家安全论坛上表示目前正在试验的杂交水稻亩产已经达到988公斤在达到1000公斤后“我们要继续向1100公斤、1200公斤进军。”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水稻占粮食作物的比重达40%排行第一因此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目前在全国近4.5亿亩水稻田中杂交稻的面积达到2.5亿亩占全国水稻总面积57%以上。另外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菲律宾、印度等地广泛种植袁隆平希望自己的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南繁基地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硅谷、国家种业硅谷。”三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南繁实现我国农业周期育种并且将作物育种周期从6~8年缩短到3~4年为农业科研生产争取了时间加快了成果转化。据统计新中国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约1万个其中70%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洗礼。

同时南繁增强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提高遗传性稳定保障品种能大范围安全推广和生产。1995年以来农业部连续16年将监督抽查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杂交棉花种子送至海南进行田间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合格率由1995年的68.1%提高到2011年的95.0%杂交玉米种子纯度合格率由47.9%提高到93.3%杂交棉花也由1995年的60.5%提高到2011年的100%。 (中国经济网)(责任张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