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京召开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各行各业谋发展、谋创新、谋未来的重要时刻,为了更好地发挥期刊组织和期刊数字网络平台在广泛联系期刊方面的职能和作用,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一起探讨和解决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与重要问题,达到促进学术期刊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的,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5家单位联合主办、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于11月22日-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得到新闻出版、图书情报、科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来自全国各学科2700多名学术期刊代表现场参会,9个国家的5300名各界人士首次通过同方知网网络平台观看大会直播。论坛围绕“新时代、新思路、新发展---开创中国学术期刊新纪元”的主题,分一个主题论坛和六个专题论坛就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探讨了中国学术期刊发展与实践中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李军司长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术期刊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学术质量的稳步提升、优秀期刊做大做强、事业产业初具规模、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国际影响逐步扩大。成绩令人欢欣鼓舞,但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学术期刊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学术期刊的不均衡发展无法适应新时代学术研究全面蓬勃发展的需求,学术期刊在国际上无法发挥主流话语权阵地的作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会代表从全国期刊整体发展的高度和视野,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经验借鉴。
如何保障“重大原创成果首发国内英文期刊?”
据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发布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相较于 SCI和SSCI收录期刊的刊均即年指标的 0.549和0.329,我国学术期刊差距较大,分别为0.084和0.099,这反映出我国学术期刊发表成果的首发性、时效性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强调研究成果的首发认定,他提出”原创性越强、越重要的成果,优先发表是硬道理,应首先考虑发在国内的英文科技期刊上。” 为了使中国期刊能够快速发表与传播,要为中国学者提供一个及时发表的国际竞争舞台。同时,他在会上号召,对于研究成果和学术期刊,我们应该制定自己的评价标准,不应该片面地受影响因子标准的影响。
王志珍院士建议,对于具有颠覆性的研究成果需为其提供绿色发表通道。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蒋重跃认为,办期刊的目的就是让读者阅读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怎样以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传播我们的编辑成果,是办刊人的使命。
如何冲刺国际一流?《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经理王志欣、《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王利民、《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磊、《光:科学和应用》常务副主编白雨虹、中华医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等,分别介绍了中国一流期刊冲刺国际一流、勇攀世界高峰的实践经验;同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财政研究》《稀有金属》和《图书情报工作》等编辑部负责人则分享了学术期刊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发表速度、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先进经验。
如何保障“发挥引领功能、提升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能反映国家学术水平,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高铁、航天等许多领域科研成果都走到了世界前列。然而,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我国学术期刊的不均衡发展还是落后于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步伐,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还较小,引领国际学术研究发展的功能尚未实现。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同样认为,近年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都明显提升,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总体上来看与我们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他强调,我国学术期刊也必须树立学术自信、道路自信,尽快办成世界一流期刊。
朱邦芬院士强调,将中国的期刊办好,这也是从赶超到引领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不仅要提高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还要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他指出,我国期刊在新阶段面临新的需求,发展也应寻找新的思路。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应该分工合作,比如中文期刊可以与互联网平台联合起来,瞄准科普方向在国内受众中扩大影响力,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一些原创性基础成果,从国际竞争和影响力角度出发,应该通过英文推送到国际科技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援局长强调,要坚定信念,坚持导向,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思想导向与学术引领作用。学术期刊要推动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为此还共同主办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高层座谈会”。380多位英文期刊、双语期刊的代表们还积极参与了“适应科技创新国际竞争新形势、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专题研讨。
如何保障“期刊评价导向正确、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学术期刊评价是期刊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朱邦芬院士坦言国外英文期刊已然变成盈利机构,长期以来期刊评价中存在的唯期刊影响因子、唯SCI等导向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期刊的发展,今后需要转向以研究质量和切实提高中国科研技术水平为评判标准。王志珍院士认为对学术成果和学术期刊不合理的评价导向问题已经造成国内优秀稿件大量外流和科研经费的流失。
王鼎盛院士提出国际期刊评价系统因评价指标受引证源期刊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国内期刊水平。而中国知网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期刊引证报告,是在充分考虑国内外期刊统计资源的前提下开展的定量分析,在期刊评价方面做出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在物理、数学这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学科。
来自《遥感学报》《园艺研究》《新乡医学院学报》和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等编辑部负责人则对当前学术界和期刊界共同关注的代表作评价、多元指标评价等评价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新进展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如何保障“办刊理念服从宗旨使命、严把学术期刊质量关”?
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传承学术创新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术发展、繁荣创新文化、培养学术队伍的重要阵地。学术期刊的使命就是发表创新成果为创新服务。
目前部分期刊办刊理念偏离本质,忽略质量把关,忽视诚信原则,低质量刊、假刊、敛财刊扰乱出版秩序,严重影响期刊行业的整体发展。对此,朱邦芬院士强调,诚信是期刊根本,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做好诚信建设应成为共识。
李军司长建议,无论传播形式怎样改变,都要坚持“学术质量始终是学术期刊的生命”这条原则。同时要健全编辑出版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认真把好出版导向和内容质量关,防范并坚决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邬书林指出中国学术期刊在世界的地位不高,原因是没有抓住学术期刊的本质。应提倡不是创新的东西就不能在学术期刊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援局长同样认为,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对期刊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提升。
争取优秀稿源,争创国际一流期刊
基于上述论坛热议的问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期刊界、平台建设者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与举措。
李军司长表示,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推动学术期刊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期刊出版单位应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中心,认真履行期刊工作职责使命;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学术期刊提质增效;以融合发展为核心,推动学术期刊转型升级;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学术期刊做大做强;以平台建设和精品工程为基础,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以政策支持和规范秩序为保障,优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进而推动我国从期刊大国向期刊强国迈进。
在新时代下,就如何办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援局长认为,第一,要坚定信念,坚持导向,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思想导向与学术引领作用。第二,学术期刊要锐意创新,转型发展。第三,学术期刊要推动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实现学术繁荣,扩大中国学术世界影响力。
中国期刊出版协会会长石峰提出要站在新时代的新高度,审视我国学术期刊的现状和担当,用新思维指导创新发展,树立新的发展观,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出版机构的努力,更需要优秀稿源的支持,朱邦芬院士、王鼎盛院士、胡鞍钢教授号召广大作者要响应习总书记的指示,将原创论文多发表在中国的期刊上。王志珍院士则对学术期刊寄予更高期望:希望国内学术期刊瞄准国际标准,在各自领域里能争创至少一本受到国际认可的一流期刊。
《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经理王志欣表示,“一个科技强国的期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引领科技发展潮流,体现国家科学研究水平,支持科研成果首发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则倡议,“设置创新性议题,打造标志性概念,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发表要趁早”,搭建学术竞争的科学化评价舞台
论坛讨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建言献策。为直面期刊界根本性问题,与会代表达成共识“除了着力内容创新,在网络化时代,还需打造一个能与国际期刊平等交流对话并适应刊网融合的中国学术期刊大平台、大舞台,最终实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局面”。
中国知网董事长王明亮将“中国知网”的未来发展定位为“作者和期刊取得事业成功的舞台”,并确定了将“中国知网”打造成“中国学术期刊的世界舞台”的新目标,即——“中国知网”要和学术期刊一起,为学术创新者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手段和竞争舞台;提供表达导向、引领学术的竞争舞台;要最大限度地给学术创新者和期刊表演者带来国内、国际学术观众。要为各类受众创造专业的、高水准的观赏和交流环境;要为创新者和学术期刊搭建学术竞争的科学化评价舞台等,让中国学者和世界同行同台竞技,开创中国学术期刊的新纪元。对此,胡鞍钢教授表示完全可以利用像中国知网这样的全球化信息平台、知识平台和创新平台,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不断前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认为中国知网作为面向全球的平台,其网络首发除了能解决出版物刊号的问题,还可以灵活选择录用稿首发,排版定文单篇首发,排版定文单期首发,真正达到“发表要趁早”的理念。《财政研究》作为中国知网首批网络首发期刊,通过增强出版完成了20万字的全国降成本调研发布,同时在十九大后,迅速通过平台发布财政政策专家解读系列热点文章,迅速引发学术关注及大量下载。
据悉,四协会(学会)和中国知网联合举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已连续举办3届,已经成为期刊界共谋发展、共同交流、共商大计最重要的舞台。本次论坛将学术期刊的发展与新时代的“强国目标”紧密联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是一次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实现策略和步骤、统一认识和行动,推进中国学术期刊跨越式发展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