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水稻产量、出米率下降的十个主要原因

2017年黑龙江、吉林的水稻基本上都收割结束。各地区的农户反映普遍减产,出米率下降。垧产量平均下降一吨左右。出米率平均下降5到10个小米率(比如去年出6.8米。今年有可能6.3,或者是5.8)。

特别是五常地区的稻花香,出米率下降更严重。往年能出5.8的米,今年就是4.5到5.5之间。

为什么今年水稻会普遍减产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天气因素。

一、育苗的问题

①播种量大,这样就导致水稻苗形成弱苗。

②今年春季温度变化较剧烈,这又对水稻秧苗造成。今年春天,前期连续低温,出苗慢,生长慢。

③青枯、立枯病发生较重,前期稻苗始终生长缓慢,很多稻农就乱采取了追肥,喷叶面肥,喷促长生根剂,大量浇水。造成许多水稻苗出现徒长现象,变成了徒长弱苗,严重影响了水稻苗移栽后的缓苗时间、分蘖和抗药害能力下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

二、春季的阶段性的低温


今年春天遇到了四次强度大,时间长的低温天气。而且春季温度变化剧烈。造成春天插到地里的秧苗缓苗时间长,再加上秧苗素质低,分蘖推迟,肥效反应拖后集中反应。

今年春天的低温(冻害)可造成水稻秧苗死亡的极端天气。而且在低温冷害的同时,造成大多数水稻秧苗抗药能力下降。再加上除草剂的药害,致使水稻苗发育不良,分蘖推后,推迟了生育期大约10天。严重影响了水稻正常生育进程,进而影响到正常成熟。

三、品种原因

①、由于种植了感光性强的水稻品种,造成分蘖期末期光照不足(和低温天气有绝对关系)导致水稻提早孕穗,出现减叶现象,分蘖不够,影响了水稻的保苗株数和产量。

②、品种跨区种植严重

由于受到优质米在市场上的欢迎度的增加。造成一些积温不足地区跨区种植优质米品种,导致水稻不能在高产出穗期出穗,出穗时间明显晚于安全出穗期。

四、肥料的选择和应用上

由于肥料选择和配比不对(包括底肥、生物肥、返青肥的选择)。以及在分蘖期和孕穗氮肥的大量应用,造成分蘖肥肥效拖后。由于水稻分蘖期温度偏低,施肥后肥效反应拖后,导致了几个问题的出现。

①、分蘖推迟,影响正常成熟。

②、肥效反应延后在拔节期,使水稻底节拉长,容易倒伏,影响水稻产量,进而影响出米率。

③、大量氮肥反应拖后,使后三片叶叶片生长超长,组织细嫩,不抗风,不抗病,这又影响了水稻产量(氮肥量大本身就影响出米率,影响品质,影响口感,降低口感食味值)。

五、各种病害发生严重。

由于前期低温,底肥、生物肥、分蘖肥不能及时分解释放,造成肥效很低。分孽末期和孕穗初期又遇到高温、大风天气,底肥、分蘖肥和孕穗肥的肥效肥效集中反应在后几片叶上,使后几片叶,叶片超长。在高温、高湿和大风天气影响下,多数水稻叶片受伤严重。全省水稻大面积发生细菌性褐斑病、褐变穗(即黑穗、红粒)和鞘腐病。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还有一些水稻发生了严重稻瘟病,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等多种病害,对局部的一些水稻产量影响更大。

六、虫害重于常年

由于前期温度不高,湿度较大,光照不足,特别适合于负泥虫和稻螟蛉的繁殖和发生,导致全省大面积发生负泥虫和稻螟蛉,使水稻叶片缺损严重,对水稻的产量也有很大影响。

七、管理上的缺失造成生理病害严重

今年在阶段性高温期间,有些秸秆还田多的地块,烂泥田,和缺锌、钾、硅肥地块而又氮肥偏大的地块,又没有及时晒田,根部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过多,导致水稻烂根和根系发育不良,使水稻秧苗出现红叶子,也就是生理型赤枯病。对水稻的分蘖和生长影响很大,既影响单位面积上的有效保苗穗茎数,又推迟了熟期,从这就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促使出米率低。

八、最致命的原因(冷害)

在8月中下旬,有2—3天白天最高气温不超过15℃,晚上气温低于7℃,有的地方气温更低。已经低于水稻生长温度12.5℃,使水稻遭受冷害。

特别是有些氮肥偏大,缺钾、缺硅、缺少微量元素、生物肥的地块,出现严重的早衰和死秧现象,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最大。造成不能正常灌浆,对出米率影响最大。

九、光照不足、还是低温

在9月上旬,连续多日光照不足和低温天气,水稻不能正常上粮。籽粒吃不饱,不充实,就造成空瘪粒增多,稻粒瘦条,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质量和出米率!

十、断水时间过早

因为秋季撤水过早,对水稻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灌浆后期有些没水的地块,田面出现了干裂现象,使水稻根系受伤,水稻叶片尖部失水干尖,有的田块就出现了早衰现象。撤水过早对米率,对产量影响相当大(个别低洼地除外)。

综上所述,无论是春季的阶段性的低温,还是夏季的连续阴雨和超高的温度,或是秋季的冷害和连续多日寡照天气,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水稻秧苗素质差,移栽后缓苗慢、分蘖推迟,肥效反应拖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