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威胁健康 各国投入力度认识水平存差异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已是不争且难以逆转的事实,当下已威胁到世界各地的人群健康。全球所有地区将无一幸免,弱势社群收到的冲击更大。”最新发布的《柳叶刀2030倒计时:2017年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11月2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媒体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该报告由来自近20个国家24个合作机构的60多位医生、学者和政策人士共同参与撰写。

据介绍,此次《报告》建立在对5个独立主题和40个指标的分析基础上,是首次对气候变化相关健康影响进行全球范围的梳理。《报告》指出,过去25年,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未来气候变化并未作出及时反应,姗姗来迟的应对措施已在危及人们的生命和生计;卫生从业人员的声音至关重要,既有利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又可收获医疗效益;过去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进展虽然缓慢,但近五年反应速度加快;电力生产向低碳转型为大势所趋,引发了更广泛的变革。

《报告》认为,《巴黎协定》指引下的减缓和适应自主承诺行动会带来诸多良性的短期和长期健康效益,因而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报告》提出的各种证据表明,变革的历史转折点已经来临,各行业都将加速迈向低碳新纪元。未来数十年各方仍需采取高效行动,方可实现承诺。但该报告三位牵头者之一、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和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同时指出:“目前各国和地区对气候与健康的投入力度和认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如何消除不均衡的局面,仍是社会各界需要致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蔡闻佳聚焦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所处的特殊位置。她表示,中国人口全球最多,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升高和自然灾害可能给中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风险。例如可能加重一些由蚊虫携带的传染性疾病在中国的传播。此外,气候变化也经由其他途径(如改变局地空气污染情况)间接影响人类健康。例如中国北方地区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速减弱,加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蔡闻佳同时介绍了《2017柳叶刀倒计时:中国决策者简报》。该简报挑选了四个指标,以表征中国的气候变化健康风险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健康收益。简报高度肯定了中国近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如通过查处严重污染源、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能源效率等,这些措施使中国的污染指标持续下降;2013~2015年间,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年均PM2.5浓度已经下降了1/4以上。简报建议中国应当将健康效应纳入气候决策的过程中,继续推进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同时妥善处置转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加大对交通和居民用能等排放来源的排放控制。

据悉,“柳叶刀2030倒计时”倡议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旨在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健康与气候变化行动的必要性提供佐证和知识。“柳叶刀2030倒计时”相关报告在2015年首次发布,今后该计划每年都将在《柳叶刀》期刊定期发表研究发现,为加快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健康效应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