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医药生物板块助力健康中国

截至2017年10月底,创业板有78家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11%,市值达7933亿元,占创业板市值比重为14%,上市以来收入及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和18%。

这些上市公司奋斗在化药、生物制品、中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汇聚成为创业板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板块之一,也在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聚焦行业前沿 着力研发创新

新药研发是医药生物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实施国家战略、建设医药强国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药物研发大多以仿制为主,研发强度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创业板医药生物公司利用自身活力与体制优势,突破仿制药为主的观念桎梏,加大研发强度,逐步成为新药研发的明星企业。2016年年报显示,78家创业板医药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7.3%,远高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的目标。

以贝达药业为例,该公司近3年研发费用累计投入3.7亿元,年均研发强度近14%。公司自主研发的埃克替尼属于国家1类新药,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公司的埃克替尼2016年销售突破10亿元,在我国的该细分市场已确立其领先的市场地位。

力推医疗器械升级 深耕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朝阳行业,被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创业板公司把握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机遇,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以乐普医疗为例,作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上市以来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9.6%和12.8%。公司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能够与国外产品形成强有力竞争的少数企业之一,其全降解血管支架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国产完全可降解支架产品。又如华大基因,作为国内少有的掌握核心测序技术的企业之一,它依托世界领先的生物信息研发、转化和应用平台,为国内的2000多家科研机构和23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助推高端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之路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创业板公司顺应国家医改导向,以新模式、新业态为犁,深耕医疗服务新兴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比如,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医疗机构,爱尔眼科通过分级连锁和合伙人计划的创新模式,已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眼科医疗机构和眼科医疗人员人才最多的机构。公司上市以来利用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迅速拓展医院网络,连锁医院由2008年的15家发展到2017年6月底的76家,正崛起为中国眼科领域的一支劲旅,也成为社会办医的一面旗帜。

此外,在发展中药产业方面,创业板公司也有所建树——一批具有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板中医药企业,不断融合现代医学技术,推动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同时还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申请专利、中药保护品种等方式,构建完善的中药技术产权保护体系,对于保护、传承、发扬我国中药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借助资本市场 实现跨越发展

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初往往存在主营业务集中、产品单一的特点,医药生物细分行业领域众多、技术壁垒高、市场规模小,内生式发展困难较多。面对企业内生发展的瓶颈,红日药业、翰宇药业、凯利泰、泰格医药、博腾股份等30家创业板医药生物公司,利用资本平台,通过产业链并购、多元化并购等方式,完善产业链布局或者迅速进入相关细分市场,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医药生物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加需要资本市场再融资制度为其发展续力。2014年,创业板再融资制度破冰,一批医药生物公司踊跃尝试,利用资本市场满足其融资需求,实现快速发展。乐普医疗、迪安诊断、和佳股份等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了10亿元以上的资金;福瑞股份等公司通过创业板特色的小额快速机制成功融资;香雪制药成为创业板首家成功配股融资的公司;阳普医疗、翰宇药业、东宝生物等公司成功发行公司债;和佳股份、康泰生物等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其可转债再融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产业基金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创业板至少有29家医药生物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占创业板医药生物行业公司比重近四成。其中爱尔眼科于2014年成立眼科行业第一只医疗行业并购基金,乐普医疗、迪安诊断、泰格医药等公司参与发起成立的产业基金超过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