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盘点卒中最新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世界卒中日”是由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呼吁设立的,是为了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2017年10月29日是第12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日”英文、中文宣传主题分别是“What’s your reason for preventing stroke”和“预防卒中,你我同行”。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6个人当中就有1人罹患卒中 ;40岁以上人群中,有15%处于脑卒中高风险。在欧美国家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的背景下,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却仍在以9%的速度攀升,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曾经的“老年病”在中国正呈现十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国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早了10年 。且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炎等因素,有10%到15%的中青年患者在45岁之前就发病了。数据提醒我们,必须主动提升健康意识,关注高危因素,远离高危因素,主动通过多种干预形式进行对卒中疾病的防范。

1.Stem Cells & Dev:重磅!首次在脑卒中后的人类大脑中发现缺血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存在

doi:10.1089/scd.2016.0334

图片摘自:microbiologyspring2011.wikispaces.com

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上的一篇题为“Identification of Multipotent Stem Cells in Human Brain Tissue Following Strok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人类大脑经历中风诱导的缺血性损伤后,机体中就会产生特殊的干细胞进行分化成熟并且形成神经元细胞,来帮助修复大脑的损伤。

本文研究中,研究者首次在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所移除的大脑组织中发现了缺血诱导干细胞的存在(iSCs)。研究者Kotaro Tatebayashi等人也首次在临床报告中描述了他们如何在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分离到缺血诱导干细胞;这些干细胞位于包含神经元的大脑区域的血管附近,其往往会因为中风相关的大脑缺氧而死亡。

研究者指出,这些缺血诱导干细胞能够表达多种干细胞标志物,同时这也暗示了这些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潜能,而且在培养条件下这些干细胞也具有多潜能性,能够有效分化为包括神经元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

2.JACC:带状疱疹或会增加个体患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doi:10.1016/j.jacc.2017.05.015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韩国首尔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感染带状疱疹(水痘病毒的“复活”)或能增加个体患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2003年至2013年间,研究人员共对519,880名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在研究期间有23,233名个体都患上了带状疱疹,随后研究人员将最后一批共23,213名个体与相同数量的未患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匹配来作为研究对照。研究者发现,带状疱疹患者更倾向于女性个体,而且常见的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因子,比如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水平都在这些患者中非常常见;然而该研究组并不太可能吸烟,而且酒精摄入水平较低,锻炼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属于较高经济社会阶层的一部分。

研究者指出,带状疱疹或能增加个体41%的心血管疾病事件混合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其中增加中风风险35%,心脏病发作风险59%;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中风风险最高,相对较年轻的人群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相对较低;研究者还发现,在患带状疱疹开始的第一年里个体患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最高,但随着时间延续这种风险就会随之降低,然而在未患带状疱疹的对照组种,这些风险都是均匀分布的。

3.Cardiology:新技术可有效治疗中风

doi:10.1159/000476030

中风是一类很危险的疾病,而中风症状的复发则更为危险。其中心颤(心脏不正常的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引发再次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心颤患者的症状,那么就能够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然而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还难以做到。

如今,由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年的研究者们利用电子医疗记录预测人们因心颤再次中风的风险。相关结果发表在《Cardiology》杂志上。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医学数据专业副教授Nigam Shah博士。

研究者们分析了斯坦福转化研究综合数据库中包括的数千名中风患者的医疗数据。结果显示,在总共9589名中风患者中,有5%曾被诊断出心颤症状。

4.血型会影响我们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

新闻来源:Your Blood Type Could Be Linked to a Higher Risk of Heart Attack or Stroke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了血型与心脏病以及中风风险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血型如果不是"O"型的话,患上述两类疾病的风险就会增高。

通过对130万志愿者进行血型分析以及对他们心脏病及中风的发病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血型是非"O"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比"O"型血的人群要高9%。但研究者们并不清楚其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O"型血在众多血型中最为常见,美国有45%的人属于O型,但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属于非"O"血型,例如"A"、"B"或"AB"。此前研究表明非"O"血型与患心脏病的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A型血的人相比其它血型的人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要高。但其中的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

为了更好地搞清楚其中的机理,来自荷兰的研究者们对来自11个不同的研究中的130多万志愿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这些人中,有771113人为非"O"型血,519743人为"O"型血。

有意思的是,他们发现其中1.4%的"O"型血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冠心病以及心脏衰竭等等。而非"O"型血的人患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则为1.5%。"我们发现,非'O'型血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相比'O'型血人群高9%,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也要高9%",研究者之一Kole说道。

5.JAMA Cardiol:限制饮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或能明显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doi:10.1001/jamacardio.2017.0491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Card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居住在反式脂肪不受限制地区的人群而言,居住在限制反式脂肪地区的人群或许很少因患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而住院,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限制人们反式脂肪的摄入或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广泛的效应。

为了研究限制反式脂肪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者Eric Brandt及其同事通过研究对比了居住在纽约地区和其它不限制反式脂肪区域人们的健康状况;利用2002年至2013年国家卫生系统普查的相关数据,研究者重点对人们因心脏病和中风入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反式脂肪被限制后的3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居住在限制地区的人群因心脏病和中风的住院率显著下降了,当考虑和多种复合状况后研究者发现这种住院率下降了6.2%。

Brandt说道,这是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下降,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政府政策对人们心血管疾病的明显有益影响,反式脂肪对于心血管健康非常有害,而且在食物中减少或者完全消除反式脂肪的添加会对明显降低人们心脏病和中风的发作带来实质性的意义。本文研究同时也指出了FDA所颁布措施的广泛意义,FDA所颁布的限制反式脂肪在所有食品中添加的政策将会在2018年生效。

6.PNAS:蜘蛛毒液或可防止中风导致的脑损伤

doi:10.1073/pnas.1614728114

大部分中风属于缺血性中风,即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给被切断。作为反应,身体开始分解葡萄糖来补偿氧气不足,但这会导致能杀死脑细胞的酸产生。

但是Hi1a蛋白质—目前已在小鼠身上测试—能阻止这一过程。通过抑制脑细胞检测出酸堆积的能力,它能防止细胞死亡。

这种蛋白质是被研究人员意外发现的。当时他们在给Hadronyche infensa蜘蛛的DNA进行测序,然后他们突然发现一个分子上有类似于诗马毒素(psalmotoxin ,或PcTx1)的肽孔。诗马毒素是一种从狼蛛中分离出的化合物,它之前被发现可以在小鼠身上预防中风。

这样的相似性鼓励了科研人员从三组Hadronyche infensa 蜘蛛中挤出毒液,来考察他们是否能够合成具有与诗马毒素作用相似的Hi1a蛋白。

当在诱导中风的小鼠身上测试时,与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相比,这种蛋白减少了小鼠80%的半暗区(皮层)脑损伤程度,在中风两个小时以后。

在中风发作8小时后给予单剂量依然能降低65%的半暗区脑损伤体积。同时它能保护小鼠的缺血(纹状体)核,这是一个直接受缺血影响且通常认为对治疗干预无反应的组织。

当然,这些Hi1a蛋白的保护能力并不能保证会在人类身上实现。但是研究人员充满希望,且正在安排未来两年内在中风病人身上实施临床试验的计划。

7.Exp Neurol:重大进展!化合物P7C3-A20有望治疗中风

doi:10.1016/j.expneurol.2017.01.006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卡佛医学院(Carver College of Medicine)和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在大鼠体内接受过测试的神经保护性化合物为中风期间的脑细胞提供双重保护,并且改善这些接受这种化合物治疗的大鼠的肢体性能和认知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将发表在2017年4月那期Experimental Neur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neuroprotective compound P7C3-A20 promotes neurogenesis and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

利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爱荷华大学卡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Andrew Pieper博士和他的同事们Zachary B. Loris、W. Dalton Dietrich博士测试了在缺血性中风发生后,一种被称作P7C3-A20的化合物对神经保护功能两个方面的影响。流到这些大鼠大脑中的血液中断了90分钟,随后在允许再灌注之后,这种阻断被清除。一组大鼠在这种中风发生7天后每天两次接受P7C3-A20化合物注射。之前已证实P7C3-A20在其他的神经损伤(包括帕金森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压力相关抑郁和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中会阻止脑细胞死亡。

就大脑本身而言,在中风发生6周后,这种P7C3-A20化合物降低脑组织丢失和增加新生神经元存活。除了增加成熟神经元和新生神经元的存活之外,在中风发生7天后接受P7C3-A20注射的大鼠也比未接受治疗的大鼠具有更好的肢体性能和认知功能。接受治疗的大鼠在中风发生7天后具有改进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而且在中风发生1个月后具有改进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P7C3-A20化合物提供的神经元保护能力也与这些大鼠大脑中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水平增加相关联。NAD在神经元健康和存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风发生期间,NAD水平所剩无几,并且人们提出增加NAD水平可能是治疗中风的一种治疗靶标。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在中风发生后,接受P7C3-A20治疗会让这些大鼠皮层中的NAD恢复到正常水平。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探究了P7C3-A20在首发中风发生很长时间之后对认知功能和肢体性能的影响。在这些大鼠中观察到的认知功能和肢体性能在中风发生长达一个月后持续改善提示着P7C3-A20化合物提供长期的益处。

8.Stroke:干细胞疗法可有效治疗中风

doi:10.1161/STROKEAHA.116.012995

患有中风的患者在经过向大脑中注射干细胞治疗,能够明显地提高其讲话能力、身体强度以及行动力。其中一些患者甚至能够重新行走。

这一临床试验的成功意味着我们低估了大脑自愈的能力,也许有一天这种疗法能够使大脑重新恢复功能。

“一位71岁的老年女性在治疗开始前仅仅能够活动左手大拇指”,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医生Gary Steinberg说道:“如今她能够行走以及将手举过头顶”。

这是第二次通过向脑部注射干细胞使得大脑恢复功能的临床试验。去年英国的一项相似的临床试验也获得了成功。

9.Nat Genet:特殊基因可降低中风风险

doi:10.1038/ng.3154

来自伦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基因,其可以保护年轻人和中年人有效抵御中风的发生,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或为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一定的线索。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携带特殊基因PHACTR1的突变体的个体或遭受颈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的风险较低,颈动脉夹层是颈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形成壁内血肿,造成内膜与内膜下结构分离,导致血管狭窄、闭塞。研究结果或为开发抑制年轻个体中风的疗法提供一定的帮助。

Pankaj Sharma教授说道,鉴别出的PHACTR1基因突变体或可作为一种保护器可以用来抵御个体的偏头痛及影响个体患心脏病的风险。我们的研究为揭示基因组区域如何影响关键的血管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患CAD的1400名个体的全基因组进行了筛查分析,同时以14400名未患CAD的个体作为对照进行研究。

10.Nat Med:肠道微生物能够保护大脑免受中风的风险

doi:10.1038/nm.4068

如今,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够保护我们的大脑不受损伤。小鼠试验证明,一类特殊的肠道微生物的存在能够降低我们患中风的风险。

来自康奈尔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学家Josef Anrather等人设置了两组小鼠,一组利用抗生素处理,清除其肠道内的微生物,另一组作为对照。两星期以后,科学家们向两组小鼠同时进行了缺血性中风的诱导(即通过堵塞通向大脑的血管,致使脑部缺氧)。在实验中,接受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中风症状的严重程度仅仅是对照组的40%。

虽然现在并不能保证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人体,但确实是未来临床治疗的一个新方向。目前最大的疑问是,究竟哪一类微生物成分能够起到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大脑不受损伤的作用。

这一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该文章的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并不会与大脑进行直接的化学作用,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影响了免疫细胞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

11.Neurology:常规的血液测试或可预测中风发作风险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2319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流向大脑中的血液受阻而产生的,大约占了85%的中风病例;剩下的中风病例是出血性中风(hemorrhagic stroke),是由于血管破裂后血液流进大脑中而产生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缺血性中风,Williams和他的同事们着手确定我们的基因如何影响我们血液中诸如CRP之类的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他们不仅发现上升的CRP水平提示着增加的中风风险,而且他们还鉴定出促进这种风险提高的基因变异:他们在2100名参与维他命介入中风预防临床试验(Vitamin Intervention for Stroke Prevention Trial, VISP)的人当中,检测到C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液中的CRP水平存在关联,其中最为关联的CRP SNP就是rs2592902;他们还鉴定出AKR1D1基因座位上的一个SNP:rs2589998也与CRP水平存在关联;而且他们还鉴定出之前已被发现的FGB基因和LEPR基因上的SNP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水平存在关联。最后,他们发现在这些VISP参与者中,CRP相关性SNP和CRP水平与缺血性中风和复发性中风显著相关联;纤维蛋白原水平而不是纤维蛋白原相关性SNP也与复发性中风存在关联。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eur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hare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vascular-related biomarkers with ischemic and recurrent stroke”。

Williams说道,他们发现这些影响CRP水平的基因变异会增加复发性中风发作风险,而且这种相同的遗传易感性不仅与增加的CRP水平相关联,而且也与增加的中风风险相关联。。

本文来源于:生物谷

欢迎关注中科紫鑫人事招聘相关信息:http://www.ngscn.com/index.php/Job/empl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