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曲艺在年轻群体中传承发展
中新网福州10月28日电 (黄雪玲)妙语连珠的福州评话、婉约缠绵的泉州南音、原汁原味的东山歌册……26日至28日晚,第二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决赛在福州开锣。共有32家单位、20余种独具福建本土特色的曲艺类型、350余名参赛者演绎的42部佳作上演巅峰对决。不少年轻人走近传统曲艺,用自己的方式将传统曲艺发扬光大,听得现场观众们叫好连连。
“南词打动了我。”1989年出生的章白琳,此次比赛带来的节目是南平南词《樵夫精神显忠诚》。她把自己和南平南词的“邂逅”归于一个“缘”字。大学的专业课是声乐专业,毕业后以独唱演员的身份来到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中心,却因为无意中看到传承中心南词传承人的表演而喜欢上南词。
2014年,多次被南词惊艳的章白琳正式跨行学习南词,怀着敬畏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章白琳拿到了2015年福建首届“丹桂奖”新人一等奖。
章白琳(左一)表演南平南词《樵夫精神显忠诚》节目。巫晓波 摄
“不少人对曲艺有种刻板印象,认为曲艺都是一些老人听的,因而天生对曲艺有一种排斥感。然而多次去学校演出后,很多学生都觉得曲艺十分有意思。”对于南词的传承,章白琳不遗余力,她经常和南词传承中心的老师去学校教学生说唱、乐舞、小戏,传播南词艺术。
“小时候常常和奶奶一起去看歌仔戏,就算下雨,也会和奶奶撑着伞去,当时整个戏台下只有我们两个人。”从小就痴迷上传统曲艺的钟育贤,15岁就进入厦门的一所艺校进行学习。学啥都苦,尤其是曲艺。求学期间,艺校老师一句“艺海无涯,勇于攀登”让他扛下了苦练基本功时遇到的所有疼痛。
艺校学习五年后,是继续读大学还是进入剧团?钟育贤选择进入漳州市歌仔戏传承保护中心学习深造。“因为太喜欢了。”凭借出色的演技和多才多艺的表演才华,钟育贤俘获了一票年轻的戏迷、粉丝,这些戏迷经常自发地前往各地跟看他出演的剧目。
郑明明(左二)参加了南音表演唱《古韵薪传》节目。巫晓波 摄
此次,钟育贤担当出演闽南方言情景剧《木梳子》的男一号,演绎了孝顺的入赘女婿阿成,事无巨细地照顾瘫痪岳父的故事,动人的情节引得台下的戏迷连连抽泣。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曲艺,走进剧场欣赏、了解。“作为一个曲艺人,能够把表演呈现给观众,就是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
在泉州土生土长的郑明明,现在在当地的一所高校读大三,学习南音专业,此次比赛参加了南音表演唱《古韵薪传》节目。家里的奶奶、姑姑都是南音的爱好者或是从业者,从小耳濡目染,对郑明明来说,喜欢南音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小时候,郑明明会跟着家人,前往印尼、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进行表演。“小时候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但在长大之后发现南音的对外传播和交流的意义和价值非常大。”郑明明希望为南音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她会在一本专门的本子上记录下对南音的思考。
“很想去深入挖掘南音的魅力。”郑明明觉得,虽然现在有很多前辈整理了不少关于南音的知识系统,但像奶奶这样有丰富经历的南音从业者,却没有人将那些宝贵的经历进行记录,她把这个计划列入了自己的毕业论文中。
此外,泉州南音传衍千年仍然生机勃勃,如何对喜欢南音的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培养,让南音传播更广泛,在郑明明看来,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即使传承了千年,南音仍是‘活’的,它的力量是很大的。”
对于年轻一代的崛起,福建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张旭给予鼓励和肯定。他认为传统曲艺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这些新一代“80后”“90后”的曲艺演员有朝气、不怯场、肯专研,再踏踏实实地学一些传统的活,一定会走得更远。张旭介绍,今年福建还将成立福建曲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推动福建曲艺文化在年轻人中进一步发展。
国家一级演奏员、福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世安认为,目前国家对于非遗传承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大环境是非常好的,传统曲艺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同时给新一代传承人登台表演的机会,丰富和发展传统表演的形式,传统曲艺将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能打通传承的渠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