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观遗传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何跃辉研究组,以Embryonic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by a pioneer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plants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Nature上。2016年12月,何跃辉研究组在Nature Genetics报道了模式开花植物拟南芥在营养生长阶段如何利用长期低温(冬季)沉默开花抑制关键基因FLC的表达,并随后在常温维持其沉默(“低温记忆”)的表观遗传机制,这一机理使植物具备了在春季开花的能力(春化作用)。在研究中,研究组进一步揭示了开花后的胚胎发育早期擦除“低温记忆”,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经历冬季低温才能在春季开花的分子机制。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植物如何响应并记忆长时间的低温处理即春化作用,是表观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解析植物如何响应冬季低温,并在春季气温上升后能“记住”其冬季低温经历、以适时开花的分子机制,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这可确保植物在破坏性的冬季避免开花,而在温暖的春季开花结实。该机制的解析与作物栽培、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等密切相关。

研究组前期报道了拟南芥营养生长时期,一类B3转录因子VAL1或VAL2可识别负调控开花的关键基因FLC的顺式DNA元件(低温记忆元件),并且招募PRC2复合体催化FLC位点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从而沉默FLC表达,气温上升后VAL蛋白“滞留”FLC位点以维持其沉默。这一发现解释了在营养生长阶段拟南芥响应和记忆冬季低温的分子与表观遗传机制。

该项研究揭示了开花后的胚胎发育早期擦除“低温记忆”,重新激活FLC基因的分子机制;此外,研究发现了植物营养生长期的“胚胎记忆”现象及调控这一现象的表观遗传机理。营养生长阶段的植株经历春化作用后,FLC位点的组蛋白携带大量的H3K27me3等标记,处于沉默状态,直至受精作用完成。在胚胎发育早期(原胚)FLC被一个种子特有的“先驱”转录因子(Pioneer transcription factor)重新激活,组蛋白上的抑制转录的H3K27me3被逐步消除,促进FLC表达的组蛋白修饰被大量地添加上去,FLC的激活表达持续整个胚胎发育时期;此激活状态在种子发芽出苗后,因组蛋白标记在细胞分裂中的传递得以维持,形成了苗期的“胚胎FLC表达记忆”,从而防止植物在过冬前或过冬时开花。

研究揭示了植物早期胚胎染色质状态重编程的崭新分子机制,阐述了胚胎中的基因激活如何传递到发育后期的表观遗传机理,是开花调控分子与遗传机制的重要突破。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其在作物花期调控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俞皓实验室参与了该项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和科技部的资助。

论文链接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观遗传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