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生产更多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 满足消费需求
10月24日讯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没有全民健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到2030年,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实现这些目标,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从生产和监管两端发力,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完善标准体系,促进绿色产品供给。标准是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评价的科学技术准则。更供给更多的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推行农业标准化战略是最有效的实现路径。按照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畜禽屠宰、饲料安全、畜禽污染物等标准制修订进程,实现重点品种、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全覆盖。支持地方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转化为简便易懂的操作规程和明白纸,确保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按标管控。强化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标准制修订国际话语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投入品使用管控,推行综合防控和减量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推行种植业良好农业规范、养殖业产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在“菜篮子”大县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示范园区率先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
强化认证管理,培育绿色优质品牌。品牌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启动农业品牌培育行动,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让绿色优质成为农业品牌的金字招牌。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方式调整改革,将产品认证与产地认定合二为一,统一下放地方农业部门实施,发挥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过程中的合格评定功能。扩大绿色食品发展规模,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挖掘农产品地域特色,加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培育一批环境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受控、品质优异的区域公共品牌。严格农产品认证行为,严把认证准入门槛,强化证后监管,提升认证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农产品双边和多边互认,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
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牢固树立依法监管、全程监管理念,严防、严控、严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禁限用农药、农资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建设,充实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提升农产品源头控制、风险防控和执法监管能力。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的推广运用,优先将苹果、茶叶、猪肉、生鲜乳、大菱鲆等产品纳入追溯管理。扩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规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从生产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优质农产品比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