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酶营养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通过第三方评价

10月23日上午,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饲用酶营养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进行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姚军虎教授、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彭健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武振龙研究员、四川省畜科院邝声耀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克俊研究员等全国知名专家构成。我校副校长朱庆、吴德,科技处副处长王之盛及项目组相关人员出席评价会。成果评价会由农村中心主任王敬东主持。

该成果由四川农业大学、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3家单位共同实施完成,成果第一完成人陈代文教授代表项目组做了研究成果汇报。该成果研究从2000年9月至2017年9月,持续共约18年,直接研发投入经费1145万元。围绕酶制剂的基因工程菌改造、领先的发酵优化技术、酶-动物-饲料作用系统数据库、体外酶解饲料技术和酶制剂在饲料中的推广应用展开了系列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的技术突破并研发了系列新产品。

通过项目研究,首次构建了24种主要饲料原料的非淀粉多糖与单糖组成数据库;利用酶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耐高温、质量稳定、活性高的自主知识产权基因工程菌12株;创制新型单酶制剂9种,优化酶制剂生产工艺与参数,其中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表达水平为国内外报道最高;系统研究了酶的营养工程原理,首次建立了底物及底物来源与酶的动态量效模型,系统构建了单酶和复合酶在猪、蛋鸡、肉鸡、肉鸭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的营养价值当量数据库;研制适合不同饲粮类型的畜禽高效复合酶制剂产品10个,建立了配套使用关键技术,形成了不同动物加酶饲料典型技术方案25套。该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3项;发表论文63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部级奖10项;培养毕业博士生及硕士生39人。成果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30多家大中型饲料及养殖企业推广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66.5亿元,显著降低氮磷排泄污染,产业化潜力巨大。

评价委员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瞄准了饲料行业前沿需求,创新性强,对动物营养领域的绿色、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