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支撑“四优四化”发展---访十九大代表张新友

金色的十月,硕果累累。祖国的首都,万众瞩目。黄河的儿女,心向北京。迈着坚实的步伐,踏着时代的节拍,全国2280名党的十九大代表,从四面八方齐聚北京,意气风发。肩负539万党员的重托,带着1亿河南人民的期望,河南69名十九大代表,从华夏之中走进人民大会堂,豪情满怀。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十九大代表,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期盼和心声。

用科技支撑“四优四化”发展

——访十九大代表张新友

□本报记者尹小剑

张新友,1963年出生,河南太康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现任省委委员、省政协常委、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兼任省科协副主席、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主任、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发展‘四优’、推进‘四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十九大代表张新友说。

去年9月,省长陈润儿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四优四化”的发展目标以后,省农科院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初步形成了科技支撑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草畜等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

“今年以来,我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河南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四优四化’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科研方向任务,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思路。今年9月,在省重大农技推广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启动实施了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张新友说,省农科院将组织全省农科系统53家单位的10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协同“作战”,深入全省72个县(市、区)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

“我们要聚焦我省‘四优’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调动全省农业科研系统广大科技人员支撑‘四优四化’发展的积极性,建立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技术成果高效转移转化的工作机制,在服务‘四优’产业强素质、提品质、增后劲上下功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富有成效的工作,推进一大批‘四优’产业技术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张新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