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框定粮食安全战略,自给率给出三项指标
粮食自给率达到多少才算安全?明年年初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有望给出答案。
目前,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过多轮修改,其征求意见稿将在本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在吸取参会各省农业主要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后,一号文件最早或于明年1月公布,其核心内容将是保障粮食安全。
在这一大前提下,一号文件将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做出调整,其中正在讨论的三项主要数据是,口粮自给率基本达到100%,谷物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中国粮食总体自给率长期要保持在80%以上。
未来在强调确保小麦、水稻两大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质量,以及农村、农业生态保护也将被提至更高地位。
对此,未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将出台以“生态补偿制度”为主的多项支持政策,重点支持鼓励绿色循环经济和低毒高效农化领域。
粮食新战略
中央定调粮食安全的背景是,今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急剧上升,对自给率红线造成巨大压力。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粮食自给率需维持在95%以上,但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近年来,在包括稻米、小麦、玉米、大豆在内的主粮中,由于大豆进口量增势迅猛,实际的粮食自给率已经突破红线。
据海关统计,中国2012年的粮食进口总量(包括大豆)已达7236万吨,相当于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12.2%。今年以来,大豆进口的增势也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口大豆603万吨,创下历年同月最高水平,1-11月累计进口大豆5597万吨,同比增长6.6%。
小麦也在后来居上。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0月份中国小麦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3.27%,前10个月同比增长16.4%。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近将 2013/1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预测数据,从早先的750万吨上调到了800万吨,这将是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六大主要任务中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认为,中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实际上就是对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概括总结。
在安排明年粮食安全任务时,中央还提出一些更具体的要求,与以往提法明显不同,比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谷物指稻米、小麦和玉米,而口粮是指稻米和小麦。
近几年的粮食安全政策性文件,或农业和粮食官员讲话,都笼统强调中国粮食自给率要维持在95%以上。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95%实际上是包括玉米、大豆等在内,覆盖的谷物品种较多,近几年中国对大豆、玉米的进口量都在逐年增长,如果继续追求过高粮食自给率,不仅目标难以完成,还会引来国际非议。
因此,对于下一步粮食自给率的调整,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会有更明确的目标数据。
重视生态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对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这被认为是对粮食安全更进一步的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微博)认为,近年来,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产量都在逐步提高,进出口食品、农产品也都有很大变化,相应地,对于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的内涵也需要调整,这次中央明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这使得我国整个粮食安全内涵更精准化,更科学化。
虽然各种提法中没有出现“生态”二字,但实际上是在强调,发展农业要与生态安全结合起来;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只重视粮食产量、只重视粮食自给率,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中央在部署明年粮食安全任务时,提出要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实际上已经指明这是未来发展农业的两条道路。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是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今年以来,在多个场合讲到粮食安全问题时,都会特别同时强调生态安全要协调发展,同时还提出要使水土等农业资源休养生息。
在国内粮食主产省中,陈锡文对河南探索粮食生产生态化的做法颇为支持。据一位河南省农业官员介绍,现在该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是70%,如果这个指标到 2020年能达到95%以上,那么每年就可节约化肥110万吨,节约农药1万吨,节水11.8亿立方米,累计可以减少生产成本60亿元,这就是河南探索的粮食生产生态化路子。
如果河南的粮食生态经验能推广至全国,再结合现在官方统计的化肥、农药等使用数据,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大约可以节约化肥1220万吨、农药10亿万吨,地下水311亿立方米,累计可以减少生产成本670亿元左右。
上月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预计在明年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之后,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将出台以“生态补偿制度”为主的多项支持政策,与此相关的绿色循环经济、低毒高效农化领域将有望获得重点支持鼓励。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