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大有希望”|第九届吴瑞纪念学会研讨会侧记
►13位2017吴瑞奖学金获得者
10月14日-15日,第九届吴瑞纪念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李凯等13位博士研究生获颁2017年度吴瑞奖,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徐平龙教授获颁2017顾孝诚讲座奖。
►吴虹教授为徐龙平教授颁奖。
13位博士研究生分别做了15分钟的报告,很多人使用流利的英文。在做报告前,吴瑞奖学金得主郑庆飞还表示很紧张,因为从来没有做过这么短的报告。郑庆飞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今年7月到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加入吴瑞奖团体之后,他最大的感受是:大家都好强!
吴瑞奖是由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的多位学生捐赠设立,其背后是华人生物学界数十年薪火相传、提携后学的动人传统。
著名华裔生物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吴瑞先生在1981年发起CUSBEA项目,此后8年相继选拔并帮助400多名大陆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到美国留学。这些学生很多后来成长为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出色的一批华人科学家,包括北京生命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哈佛大学教授袁钧瑛、杜克大学终身教授王小凡、哈佛大学教授施扬等等。
►吴瑞纪念基金会主席孙晓红
“这个项目把我们这帮人带到国外,在最好的学校里学习生物,我们对此很感激。” 吴瑞纪念基金会主席孙晓红说,她是CUSBEA项目第一期的学生。正因为如此,2008年吴瑞先生去世后,CUSBEA的学生成立吴瑞纪念基金会,并设立了面向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博士研究生的吴瑞奖学金(Ray Wu Prize)。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是CUSBEA第三期的学生。她介绍,自2009年颁发第一届吴瑞奖学金,目前已有92位博士研究生获奖,18人回国,其中17人在不同的研究机构担任PI。“他们回国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那一代”,吴虹说。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许瑞明作为东道主对参加研讨会的教授和同学表示欢迎。他对获得吴瑞奖的年轻一代科学家印象深刻,期待未来能涌现更多优秀的人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陈昕听了这些获奖学生的报告后表示,“真的觉得后生可畏,希望我们这些老人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钟波是2009年的吴瑞奖学金得主,2013年回国在担任武汉大学任职。他表示,在吴瑞奖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很团结,也很open,愿意一起分享一起合作,“而且是毫无保留的那种”。“在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吴瑞基金会的老师也给我很大的帮助,比如推荐实验室,提供差旅去面试,在学术生涯的早期分享他们的经验等等,我深受感动和影响。”钟波说,“我希望自己能继承这种开放合作团结的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
在吴瑞纪念学术研讨会前一天,第一届吴瑞青年学者论坛也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举行,往届吴瑞奖得主、现在国内研究机构任职的15位PI和1位博士后也在一起做了学术交流。CUSBEA第三期学生、中美冠科创始人余国良表示,今年的吴瑞奖得主已经达到92人,明年将超过百人,距离CUSBEA的规模不远了。他说,这些年轻PI的报告非常前沿,比当时的自己做的东西复杂多了。“看到他们已经成长起来,感到非常安心,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已经可以传递下去了。”余国良说。
►14日上午颁奖结束后,王晓东成为了众多吴瑞奖得主纷纷合影的对象。见此情景,许瑞明也凑上去求合影。
每年的吴瑞纪念学术研讨会都是中国生命科学的一次盛大派对,这次也不例外。除了13位博士研究生和徐平龙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国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复旦大学教授蓝斐、清华大学教授李海涛、清华大学研究员颉伟、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潘多加、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副教授石晓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陈昕等作为特邀嘉宾做了报告,王晓东、吴虹、许瑞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邵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傅向东、辛辛那提大学研究员管俊林也参加了研讨会。
孙晓红说,这次研讨会有三点令她印象深刻:不同的领域都有激动人心的发现;技术越来越先进;会议的参与者都非常年轻,不仅是得奖者年轻,特邀的报告人也都很年轻。她最后表示,“生命科学大有希望”。
附:2017吴瑞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李 凯,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
肖 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吴建平,清华大学
郑庆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吕佩纹,清华大学
张白冰,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
吴 毅,天津大学
朱晨旭,北京大学
王晨飞,同济大学
李一丁,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
丁歆璐,清华大学
李 鹏,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吴婧怡,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