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聘诺奖得主为名誉教授,研发新一代抗生素

由于药物滥用、细菌进化等原因,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威胁着人类健康。今天,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施泰茨在上海科学会堂做了有关核糖体研究的报告,并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明天,他将被复旦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指导该校核糖体晶体学团队从事基础研究,并研发新一代抗生素。

施泰茨今年77岁,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与另两位科学家分享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一种细胞器,在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在生命体的生化反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施泰茨对人类科学的一大贡献,是带领团队利用同步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将核糖体中约10万个原子的分布都绘制了出来。施泰茨介绍,研究核糖体的困难之处在于它的分子量很高。可以作这样的比较:如果汞分子与肌球蛋白这类小分子结合,会产生巨大的信号;而与核糖体这类大分子结合时,信号却很微弱。因此,施泰茨团队选用一种包含18个钨原子的重原子簇进行探测。在低分辨率状态下,它们会像一个原子那样散射,从而产生了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强大信号。

托马斯•施泰茨在上海科学会堂演讲。杨浦东 摄

绘制出核糖体的分子结构图,是一项基础研究成果。令施泰茨本人也没想到的是,这项成果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开发出新一代抗生素。“我在研究核糖体的时候,只是为了弄清它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并没有考虑开发新药的事。”演讲中,这位诺奖得主的话道出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科学家要心无旁骛地做基础研究,这样才会收获“意外之喜”。

发现核糖体有助于研发新一代抗生素后,施泰茨与合作者创办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Rib-X。据介绍,传统抗生素的研发通常是对已知化合物进行修饰,或对大量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筛选,耗时费力。而掌握了核糖体的分子结构后,就可以精准研发,让新一代抗生素作用于某些基因位点,达到精准的抗菌效果。

今年,项目代号为RX-01的新抗生素获美国食药监管局(FDA)批准上市,这是施泰茨团队基础研究成果催生的第一个产品。据透露,项目代号为RX-04的全新化学结构抗生素也在研发过程中,它把两个基因位点连接起来,具有“1+1 >2”的抗菌效果。

200多人在上海科学会堂聆听施泰茨演讲。杨浦东 摄

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王明伟介绍,受聘为名誉教授后,施泰茨将指导该校核糖体晶体学团队从事研究,进一步探索核糖体的作用机理。这个方向的基础研究有望催生新药成果。施泰茨和王明伟还都指出,延长传统抗生素疗效的有效手段,就是不滥用抗生素。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文章,呼吁全球积极应对抗生素耐药感染问题,并援引英国《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的预测:到2050年,耐药感染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死亡,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有必要严控抗生素使用,防止未来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