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孩子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纽约儿童自制冰激凌机

最近一则 “小学生遇到苏轼” 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适逢苏轼先生诞辰980 周年,北京市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这群六年级的孩子,有的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诗词;有的算出了苏轼代言景区的具体品牌价值;还有人探讨苏轼的朋友圈会是什么样子......

在使用现代手段分析古人时,小学生们用到的数据分析等技术虽然粗浅,然而方法步骤已经较为正规——而这些方法论的正确使用,其实门槛是不低的,多亏孩子的父母们给了很多指导,帮他们早早建立起整体的分析框架和思维。

不过与此同时,很多人忧心忡忡地表示: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和家庭资源)相差太大了,偏远地区的小学,老师们都未必听过这些东西啊。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里,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和资源,的确能有天壤之别。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大家猜猜:美国中上层阶级的孩子们,从小是接受怎样的教育呢?

“微型精英学校”的学生们

6岁的小姑娘贝尔,有一头金黄色的绒绒短发,水蓝色的大眼睛像个洋娃娃。不过这会儿她正在万分开心地转着圈儿欢呼,因为她设计并制造的一台粉红色冰激凌机,终于可以正式运转了!

现在,这台小机器能快速生产出,被贝尔命名为 “贝尔泡泡” 口味的冰激凌。她转头看向自己的指导老师,郑重其事地宣布:“老师,今天是我事业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天!”

翠西老师每次讲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笑起来。她在 Portfolio School 任教。这家学校位于美国纽约,其联合创始人和CEO,Babur Habib 博士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创业者。在他自己的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时,他认为:孩子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而这种 “全新” ,就反映在了他创办的学校上。

Portfolio School 是一家 “微型精英学校”,现在只有19名学生,未来两年也才计划扩招到 80 人。严格限制招生人数,是因为学校采取 “项目” 制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设计和完成一个项目,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把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相结合,主要依靠自己去获得各种所需知识,包括:文学、数学、科技、社会研究、工程学和艺术等等。然后,学生们再动手实现项目目标。老师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更偏向“导师”定位,指引学生探索各种话题和兴趣。Portfolio School 的逻辑是:通过跨学科交叉学习,结合项目设计,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除此之外,该学校第二个重要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工具的使用。学生们年龄仅仅在 5 到 10 岁间,可他们已经开始学习如何使用 3D 打印机、Arduino 和写代码了,学校也聘请了资深工程师担任研究和设计总监。

可想而知,手把手带着小朋友们,从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到完成一个具体项目,需要很长时间和老师们极大的耐心,更需要全方位的资源支持——这种精雕细琢的教育模式成本必然高昂。Portfolio School 一年 3.5 万美元(约23万人民币)的学费就显得合情合理。当然,承担得起的家长也属于社会精英阶层了。

除了金钱,家长的密切配合同样必不可少。文章开头提到的贝拉,她的母亲此前在华尔街有一份待遇不菲的工作。但是为了女儿,母亲放弃事业,陪伴女儿往返于钢琴课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地。就算这样,她还觉得自己视野狭窄,因为“我只晓得传统教育方式,而 Portfolio 要有远见得多。”

学校的“远见”,总结就是:通过个性化的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项能力,是成为领袖所必备的。它和“传统教育方式”最大的差距在于:传统教育重视学生对大量知识的熟记和技能的掌握,所以填鸭式教育效果显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已经足够。培养出的学生,社会对其要求是:能熟练完成自己被分配的那份工作,成为一枚合格高效的“螺丝钉”。

而 Portfolio 这样的新型学校,其实和一些顶尖大学的教育思维不谋而合:你不必追求对知识的精准记忆,这些以后有人替你完成。最重要的是,你得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并善于自我思考,这是成为优秀领导者的必要条件。

儿童教育模式变革

所以,现在教育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分层?以后的世界,是否各个社会阶级接受的教育方式,从目的到过程到结果,都截然不同?

这并非危言耸听。Portfolio School 是美国新型教育模式变革的代表之一。而这次的教育改革,由科技圈的人主导,已经在硅谷和纽约等 “一线城市”崭露头角。

比如 AltSchool,这所由谷歌资深员工创办的学校,受到了扎克伯格、Peter Thiel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等超级大佬的支持和注资,并且已经把分校从加州开到纽约。

学校从苹果 、Uber、Zynga 和谷歌等公司挖来了很多工程师,整体氛围也充满高科技感。其教育模式和 Portfolio School 不谋而合,包括:招生人数少、以项目为导向和定制的个人学习计划等。

在 Altschool,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去完成,老师按照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给他们量身定制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任务路线。而在这过程中,老师起到的这是协助与引导小朋友,并不会像传统教学所使用”填鸭“模式。

如果你去了一个典型的蒙特梭利教室,你会发现教室被成了五个区域,分别是实践生活区,感官区,文化区,语言区,数学区。感官区其实就是训练视觉学习,语言区就是听觉学习,实践生活区就是行动学习,再加上文化和数学的教育,组成了蒙特梭利的五大核心体系。

涨姿势(Takeaway):感官区其实就是训练视觉学习,语言区就是听觉学习,实践生活区就是行动学习,再加上文化和数学的教育,组成了蒙特梭利的五大核心体系。

每个区域的训练其实都是互相影响的。而 Altschool 则是将这个分类结合到了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是一个安静的孩子,那么可能对你视觉方面的训练就会多一些;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行动的人,那么你的实践项目就会比别的小朋友多。

其中,个性化学习方案(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ns)是 AltSchool 的基础——老师会和家长学生一对一,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优点缺点来综合设计整套的教育方案,然后每周为其定制一个本周“游戏计划”,通过“玩游戏”实现方案目标。

下面这个8岁小正太,正在使用 Makey Makey 展示一款游戏。Makey Makey 是一套创意组件,能把所有的日常用品转化为可触摸的交互界面。

小正太先认真地把 Makey Makey 的一头夹在一堆黏土上,另一头贴在自己手背上,然后闭合线圈。他用手摸了摸黏土,电脑立刻把这个动作翻译为屏幕上的鼠标键。

看着自制的简陋“鼠标”,小正太原本严肃的脸庞立刻喜笑颜开,宣布自己已经踏入“科学家”的大门。

AltSchool 今年 5 月份刚拿到了 4000 万美元的融资。有一些硅谷大佬已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里,不知道扎克伯格的闺女再大一点儿,会不会也来上学?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

这些新式学校所依据的理论,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

该理念由意大利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发展而来。玛利亚曾运用这种方法在罗马贫民区进行教学,出现了惊人的效果。该理念的精髓,就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学生们手脚语言并用(也是以上学校都基于项目制的原因),才能发展出自己的人格,然后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创新力是科技发展的生命源泉,所以科技圈人士对这种教育方法的青睐并不令人感到惊讶。除了 Portfolio School 和 AltSchool,还有不少其他学校同样在做类似的尝试。甚至著名的在线学习网站“可汗学院”的创始人,都搞了所面向儿童的“可汗实验学校”,专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这种教学法大概100年前就诞生了,是由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发明的,其教育方式提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无外乎三种:听觉、视觉和触觉。而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三类学习类型,也就是听觉型、视觉型和行动型。而 Altschool 等新型学校,正是让科技结合蒙特梭利,让孩子们通过完成独立的任务来学习,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现在,这种微型的、强调基于项目和科技的学校,越来越得到美国主流阶级的认可。一位接受 CNN 采访的母亲,每天从曼哈顿的富人区,大老远赶到下城区接送孩子。她表示自己太喜欢 Portfolio School 的教学方式了,“他们把重心从学习成绩转移到谁能创作出不可思议的新东西。”而她的孩子,本来就不需要在意考试分数。

重视儿童教育,中美父母都一样

而我们还想问的是:这种教育改革,只能让富人阶级的孩子受益,还是可以惠及全民?答案大约是否定的。因为教育成本实在太高。以上举例的学校,每年学费至少在两万美元以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提供大量的陪伴与支持,甚至共同学习。

而美国的中上社会阶级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并且认为:为教育花费再多钱都很值得。一位搞投资的父亲说:今天的顶级学费,换到孩子未来的顶级工作或成功创业,怎么想,都是划算的投资。

这和中国的父母们可谓不谋而合了。尤其现在的年轻父母们,纷纷把对孩子的全面培养放在首位。此前密探看到一则报道:月收入 1.2 万人民币的杭州小夫妻,省吃俭用送孩子去学费 10 万的“贵族学校”。而评论中大批父母表示赞同:“苦啥不能苦孩子教育”。

而上文介绍的,正在风靡美国的新型教育方式是否适合中国的学校教育,网络已经出现一些激烈讨论。如果有家长感兴趣,那么可以搜索更详尽的相关资料,国内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基于“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学校的。

不过,密探更想强调的是:前文提到的教育方式,其实能很好地引入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也许家长没法提供全套的最新科技设施,也不能手把手教着孩子完成“制造冰激淋机”的项目,但是!知识和技术的掌握,都可以逐渐积累。

然而让孩子寻找兴趣爱好、拥有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意愿,并最终培养出完整人格以及创造能力,完全能够由家长加以引导和做到。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把自己置于“导师”的位置,提供帮助和建议,但相信孩子能自己动手完成的能力。而家长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有能力给孩子100%的爱和耐心。

那么,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你是否成为了“别人家的父母”呢?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密探(ID:guigudiyixian),36氪经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