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能自己“造出”雨滴
中国科学报,2012-09-20
亚马逊雨林能自己“造出”雨滴。最近,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亚马逊流域的树木能够喷洒出极少量富含钾的盐颗粒,同时,真菌也能够帮助“播种”该地区的大部分沉积物。由于产生的这些气溶胶能分散开来,因此,它们也可以帮助地球表面变得凉爽。
除非极端寒冷,雨滴无法在稀薄的空气中形成,而且水蒸气分子必须在一个微小的核周围才能积聚起来。这些核可以是矿尘、盐沫,甚至二氧化硫液滴等。之前,有研究发现,亚马逊雨林上空薄雾中悬浮的富含有机物的颗粒能够担当造雨“种子”的重任。但是,什么促进了这些被称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微粒的生长仍是个谜团。
德国马普学会的大气化学家Christopher Pohlker和同事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热带雨林本身就是自己拥有的沉积物的最终来源。该研究小组从距离巴西马瑙斯市西北150公里的地点采集了一些微小的气溶胶——雨季到来后,它们漂浮在雨林上方的空气中——并对它们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微粒的中心都含有一块微小的钾盐颗粒。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网络版上,研究报告称,对于直径只有0.15微米的气溶胶颗粒,这些盐核大约占到其重量的20%,而在一些稍大的颗粒中,盐核占到的重量比例反而更小。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线索暗示,盐粒就像是种子,能够促进富含有机物的薄雾的生长。
并且,有证据显示,这些气溶胶的盐核来源于雨林本身。早前的研究表明,植物和真菌能够向空气中释放盐分,尤其是当真菌喷洒孢子时,也会喷出含有碳水化合物、钾及氯离子的液滴。除了气溶胶之外,该研究小组收集的空气样本中还含有大量的真菌孢子。
该研究找到了原始气溶胶粒子的新的重要来源,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促进云滴集中的新方法。并且还有助于解释其他一些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如何形成的,虽然这些地区的气溶胶微粒的“种子”可能是尘土、烟灰或者人造污染物。(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章)
论文链接:Biogenic Potassium Salt Particles as Seeds for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in the 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