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愿饲用油菜花开祖国各地

从小傅、老傅到傅老,55年如一日,他执着与油菜育种结缘,年近8旬仍常年奔波在全国油菜田里,被国际油菜界认作“世界杂交油菜学科带头人”。

从西北、东北到华北,19年磨一剑,他开拓油菜饲用新领域,在各项油菜科研推广上倾注大量心血,愿为祖国南北的农牧结合和土壤改良再作新贡献。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傅廷栋。在傅廷栋看来,油菜是我国当前一、二、三产业结合得最好的规模种植农作物,可榨油、做菜、观花、饲料、肥田、酿蜜等多功能、重复利用,如果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被农民认可、为农民造福,那就是他感到最幸福的事情。

1999年前后,傅廷栋在青、甘、新、蒙、黑、藏等地做试验时,发现当地麦后到冬前,都有“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2到3个月农田空闲时间,而牛羊养殖又长期存在“秋肥、冬瘦、春死”的饲料短缺问题。在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项目支持下,傅廷栋开始研究专收青饲料的油菜。如今,随着我国居民食物结构不断变化,肉、蛋、奶等草食畜禽对饲料需求越来越大,他认为发展饲料油菜意义重大。

9月下旬,记者跟随傅院士一行从湖北武汉赴新疆玛纳斯、石河子、拜城、北屯等地,起早摸黑考察饲用油菜,看长势,访农户,与相关专家座谈,高强度快节奏5天内赶了6趟飞机,横跨天山南北行程上万公里,近距离感受到了傅廷栋院士对饲料油菜的敬业爱业精神。

图为 傅廷栋院士(右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玛纳斯县新湖农场饲料油菜试验田里考察。刘涛 摄

产量可观有保障,我国南北都适宜发展饲用油菜

油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分布极广,基本上各个纬度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作为越冬作物,一般春季开花收获油菜籽榨油。而记者在新疆各考察点看到,小麦收获后(7月上、中旬),播种饲用油菜,不收籽只收茎叶,种植2个多月,即可达到每亩3吨以上的青饲料。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仅长了2个多月的麦后复种饲用油菜居然有每亩5吨的产量。”9月2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188团6连指导员李文芳现场看了农业技术专家选点测产的数据后,直呼不敢相信,他之前以为能到1吨都不容易。

在北屯市,种的正是傅廷栋团队带来的饲料油菜品种。“事实证明,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好,不与粮争地还能发展农区畜牧业”。兵团第十师副政委加汗·博拉特汗介绍说,为解决秋闲田问题,当地试种了多种作物,效果都没有油菜这样能可持续发展,为鼓励职工在小麦收获后复播饲用油菜,师、团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师里每亩补贴100元,团里补贴200元,特别是几个重点发展旅游的连队,种植饲料油菜可与旅游观花结合,观完花再收作饲料。种植油菜积极性很高。

图为 傅廷栋院士(右一)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考察饲料油菜。乐明凯 摄

挂职北屯市科技局的的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副研究员王志坤表示,他跟随傅廷栋院士试点研究饲料油菜多年,在黑龙江,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积温没有新疆好,但也有每亩4吨左右的产量。

据了解,2016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推广了华中农大8000多亩饲料油菜,7月26日播种,10月17日验收测产,平均每亩产量高达6.66吨。2016年4月6日,傅廷栋等6位院士在湖北仙桃沙湖农场,为2015年9月28日播种的饲料油菜华油杂62号测产,一次性收获田块有每亩4.88吨,在2月、4月分两次收获的田块合计产量每亩6.49吨。

傅廷栋介绍说,油菜喜冷凉,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玉米等夏作物收后,气温迅速下降,油菜仍可正常生长,速度快于其它牧草,只要有每亩3吨以上的青饲料产量,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不但缓解当地冬春青饲料贫乏,减轻雪灾危害,有利于育肥,使畜禽提早出栏,而且延长地面绿色植被覆盖2到3个月,对减少水、土流失都有重要作用。当前,在农业部和湖北省农业厅支持下,华中农大油菜科研团队正在南方果园、冬闲田、河滩地大面积示范、推广饲用油菜,作为鸡、猪、牛、羊、兔、鹅的饲料或作绿肥。

机种机收不操心,既可当“水果”还能做“罐头”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日趋短缺,依靠传统人力投入的油菜种植模式难以适应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油菜全程机械化的问题已初步解决,“灭茬、旋耕、施肥、播种、开沟、覆土、封闭除草”等油菜种植工序都可以通过农机一次完成。

9月18日,记者在新疆玛纳斯县新湖农场正在举行的华中农大饲油二号收获现场看到,一百多亩饲用油菜长势旺盛,一台用于收获玉米秸秆的大型收割机,不到1分钟就收割并粉碎了几分地的油菜茎秆。傅廷栋抓起收获物仔细端详,与大家讨论后建议说,由于油菜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做饲料的油菜茎秆不易切的过短、过碎,如果作青贮,必须混配干料。

图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玛纳斯县新湖农场,收割机正在收割饲料油菜。刘涛 摄

在新疆拜城县亚吐尔乡饲用油菜考察点,79岁的十大队一小队农民吾布力·斯提克赶着十几只羊正在油菜田里放牧,经过翻译,他告诉记者,这里有多年种植“拜城黄”品种油菜用于榨油的传统,以前好像羊并不怎么喜欢吃,可自从种了这片油菜试验田,小羊羔自由择食,突然变得喜欢吃了,他感到很神奇。

图为 傅廷栋院士(右二)正在新疆拜城县考察饲料油菜。乐明凯 摄

傅廷栋亲切与老农攀起家常,同来的华中农大油菜专家周广生教授把两个品种的油菜分别抽了一根,剥去外皮放进嘴中尝。三大队六小队的农妇马春梅在旁边见状,奇怪的问,榨油的油菜人也能吃?并效仿专家尝了后,她说“拜城黄”偏辣,试验田的明显甜一些。

图为 傅廷栋院士(右三)及相关专家正在新疆拜城县亚吐尔乡与回族农妇交谈。刘涛 摄

傅廷栋笑着解释,“拜城黄”是芥菜型老品种,可以榨油,但茎叶的适口性不好。试验田的品种是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低芥酸、低硫甙,有害成分降低,营养价值提高,在新疆7月播种后,9月薹高达30到40厘米,摘薹一半作蔬菜,可凉拌、炒菜、下火锅、酿制干菜,也可做饲料。既能把羊群放到田里鲜食当作“水果”加餐,使营养更平衡;也能适应机械化收获,配上稻草、麦草、玉米粉、向日葵花盘粉、花生藤粉等干料,或与干玉米秸杆混合加工,将饲料油菜含水量降到60%到65%,就可以长期安全地青贮成“罐头”。

在内蒙古,有个老汉就对傅廷栋说过,秋天的时候,喝点小酒,涮着火锅,人也能吃,羊也能吃,这个油菜太好了,太高兴了。

农牧结合效益好,前期发展可以自产自销为主

9月19日,傅廷栋在新疆石河子大学与北方饲料油菜项目试点各单位的土壤肥料研究专家座谈交流体会时表示,当前油菜的科技创新不只是某项技术的提升,各学科间交叉的深度融合实在太重要,农牧结合的饲料油菜在盐碱地上的示范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最终,科研成果还是要落实到产业应用上、落实到农民增收上。

据了解,目前新疆次生盐碱化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不少土地因此被弃耕,而耐重度盐碱并具经济价值的植被品种并不多。在石河子总场四分场六连的一块示范田里,记者看到展板上显示,土壤盐碱浓度0.6%,pH值10.2至11.2,2017年7月15日播种的饲油2号,仍能正常生长,9月18日专家在田间测产,亩产青饲料仍达4.5吨以上。

石河子大学教授张凤华说,新疆棉花面积大,但养分地力在下降,可连作十年,用一年饲料油菜养地。傅廷栋提出,对于重度盐碱地(pH值10至11),改良土壤可考虑,第一季(4到7月)油菜作饲料,第二季(7到10月)就可翻耕作绿肥。

新疆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许咏梅告诉记者,新疆北部的饲料油菜试验侧重于改良技术产品,让农民能在盐碱“花花田”上种植物。新疆南部更侧重于社会效益,饲料油菜技术简单易上手,是农牧结合精准扶贫的好项目,保证农民在地里有活干,真正得实惠。

新疆农科院拜城试验站站长刘国宏给记者算了算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成本费用,种子20至30元、水和肥50元、机耕机收70至80元,一亩田150元左右投入。可供3到4只羊羔的青饲料,产值超2000元。

傅廷栋说,如果销路打开,农民摘菜薹当蔬菜卖,每亩都可以有几百元的收入。在湖北黄冈,饲料油菜只按亩产3吨,每公斤0.25到0.3元的价格算,则亩收入750到900元。在湖北通山,有一合作社种植800亩饲料油菜,亩产超5吨,收获粉碎后直接销售,价格卖到每吨300到500元。

而且饲料油菜比青贮玉米、小麦的营养要好,在麦后复种气温下降的条件下,饲料油菜蛋白质含量(干基20%左右)与豆科牧草相当,但复种饲料油菜比豆科牧草产量高,因此亩产蛋白质比豆科牧草高,饲养效果显著。华中农大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周广生说,对广大农民来说,在适宜种植的地区发展饲料油菜,可谓投资少、效益大,经济账很划算。

傅廷栋建议,国家提倡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饲统筹发展,在“镰刀湾”农牧交错区,单纯减少玉米面积恢复小麦效益不明显,可采取冬麦后复种一季饲料油菜,或考虑青饲玉米+饲料油菜模式。目前饲料油菜还处在初步推广阶段,最有效益的还是养殖户自己来发展,有多少头畜禽配多少亩地来种,降低中间交易成本。

傅廷栋预计,北方有2000万亩到3000万亩秋闲地、南方有4000万亩到5000万亩冬闲田,如能发展1000万亩饲料油菜,相当于3到4亿亩中等草原产草量,发展潜力巨大。

“饲料油菜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和经济融合的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完全可以做大做强。”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关恒达说,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基础研究及相关育种、栽培、青贮、饲养等技术,以大数据分析鉴定饲料油菜对畜禽营养价值功能品质的改善情况。

油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作物,生命力极强,适合全区域种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黄凤洪表示,傅院士年近80,仍常年坚守科研生产第一线真让人感动。建议今后可打造饲料油菜+,以市场为导向,配合相关加工技术,开拓更多的特色种养殖结合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