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揭示喀斯特露石植物群落与土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喀斯特地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2~15%,其地表可见各种形态的裸露石体(露石),在漫长的差异化溶蚀后,露石上遍布各种露石微生境(如石坑、石沟和石缝等)。当植被遭受破坏后,这些露石形成类似于荒漠化的景观而被称为石漠化。长期以来,对露石上土壤和植被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视较少。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组硕士研究生朱习爱在研究员沈有信的指导下,选取云南石林的喀斯特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人工林和石漠化生态系统内的露石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测定露石上的维管植物的生物量、多样性,量化露石微生境土壤(腐殖土)及其N、P、K含量。结果表明,多数喀斯特露石植物群落特征值与露石土壤特征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森林内的露石植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量、腐殖土量及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石漠化样地。长期的石漠化恢复过程中,露石周围土壤斑块植被的恢复有助于增加腐殖土质量,进而促进露石植物群落的恢复,但由于露石上有限的土壤和水分,植物的恢复相对困难。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高度差异化的露石微生境,形成露石土壤的水分和N、P、K的高度异质性,这或许是喀斯特植物多样性分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

该研究结果以Humus soil as a critical driver of flora conversion on karst rock outcrops 为题,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喀斯特露石及其植被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