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分子细胞逐梦人

孙颖在学校实验室里。 岳智亮摄

【代表档案】

孙颖,54岁,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带领研究团队在水稻类受体激酶跨膜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逐句推敲,详细地批注修改意见……近日,记者见到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颖时,她正在办公室精心修改学生的论文。

今年暑假,孙颖几乎没休息。除了指导研究生实验,她还要准备各种学术会议发言。“这学期就更忙了,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定要高质量发表,丝毫马虎不得。”孙颖说。

1987年,硕士毕业的孙颖来到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做了一名教师,同时潜心进行植物细胞方面的科学研究,一干就是30年。

为了与国际科研“接轨”,2002年孙颖所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开始向分子遗传学研究转型。

“水稻类受体激酶跨膜信号转导研究应用广泛,可增强水稻抗病、抗盐、抗旱等能力进而提高产量。而且当时这方面研究,在国内国际上几乎是空白。”

孙颖说,他们决定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探索科学的前沿让孙颖面临诸多棘手问题,但她没有退缩:缺少相应设备,她就四处去借;碰到实验难题,她就多方求教;不懂研究手段,她就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

然而水稻有上千种受体激酶,想找到关键的那几种并彻底搞清楚其作用机制如同大海捞针,更何况水稻生长周期长,想出成果就更难了。漫长的研究周期和高难度实验让不少一起参加研究的人选择了放弃。

看着别人一个个离开,孙颖却选择了坚持,她常说:“难是难,可这是创新,值得!”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孙颖有关水稻类受体激酶功能基因的创新成果相继在《植物细胞》等植物学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认可。

为增强学科的应用性,近年来,孙颖开始着手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课前自学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最新研究论文,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宣讲,以提升理论素养和表达能力。“人才培养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我总是想尽办法让学生越来越好。”

多年来,孙颖获得了诸多荣誉,但最让她感到光荣的还是自己能够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孙颖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不忘党员本色和教师责任,做好本职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