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发展这五年:稳产能

8亿亩

2014年,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根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农业部配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开展了高标准粮田建设。2010-2015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近500亿元,累计建设高产稳产粮田8000万亩。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中央财政从2012年起对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补助,2010-2015年累计安排资金930亿元,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十二五”期间,各地通过土地整治累计投入资金5500多亿元,全国新增耕地2500多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

370多万个

我国现有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852个,分布于全国30个省(区、市)的742个县中,涵盖43个主要土壤类型。监测点兼顾了高中低不同质量水平,涉及我国主要种植制度。此外,全国长期坚持的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约3000多个,地市级监测点2000多个、县级监测点9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监测点为主导,省级监测点为基础,市、县级监测点为补充的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所有农业县(场)(2498个)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共采集土壤样品370多万个,分析化验3000多万项次,绘制各类专题图件2万余幅。

100%

各地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产效能提升,集成创新了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小麦创建县推进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播后镇压、一喷三防“一体化”作业,率先实现100%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