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今年7千万元良种补贴让农民有个好收成

作为农业大市,让农民增收一直桂林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2012年,桂林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大关,达7328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320元。

在此基础上,2013年,桂林启动农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按当年价桂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比2010年增加1.63倍,在广西率先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而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是这一计划的重要一环,为此,桂林今年继续将农补惠民工程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确保各类补贴按时足额兑现。

又有3.22万农户干活轻松起来

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下,年初,永福县罗锦镇镇上村村民刘桂华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总价2万元的联合收割机,补贴后,他少花了6000多元。

机器拉回来后,刘桂华除了用来收割自家的水稻,也靠它去周边村赚些“外快”,每亩收费80元。“好的时候,一天就可以赚七八百元,两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了。”刘桂华说,这台联合收割机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永福县一家罗汉果烘烤厂的老板杨赐福今年也在农机购置补贴的驱动下,对厂里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原来烤罗汉果用柴火,温度很难控制,经常烤焦烤糊;现在换上电烤设备,节能环保,烤出的罗汉果品质明显提高,每个可以多卖一两毛钱。”杨赐福的电烤设备价格为9万元,靠农机具补贴省了3.5万元,还得到了永福县财政的5000元额外补贴。

永福县农业局副局长罗昌球告诉记者,今年,永福县把罗汉果智能电热型烘干技术引进补贴项目重点推广,有力推动了罗汉果智能电热型烘干技术推广计划的实施。目前,全县已推广罗汉果智能电热型烘干装备68台。

农机补贴有力地促进了桂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近几年,桂林市农业机械每年以高于8%的增量递增。从2007年到2011年,农机总量翻了两番以上,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2012年,全市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7.3%。

记者从市农机局了解到,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任务是4100元,而桂林市实际争取到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50万元,比计划数增加2150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6.47万台套,这些农机具,使得3.22万农户在田间地头轻松起来。截至12月16日,全市已结算到农户账上的中央补贴资金5669.264万元,结算比例为90.7%。

巨额资金的投入换来了显著的成效。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预计将达到462.5万千瓦,相比上年的428.6万千瓦,增长7.9%;各类拖拉机26.2万台,相比上年的23.9万台,增长9.6%。预计全市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1%,将分别比上年提高3.3和3.5个百分点。

用3.7个亿减轻农民的农资负担

近几年,受国内煤炭、天然气等生产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这意味着,农民每年农资方面的成本投入也要不断增加。

“这几年,农资价格上涨蛮快,一包尿素今年涨到了105元,一包复合肥今年涨到了150元。”苏桥镇良村村民何东明告诉记者,算下来,1亩水稻的农资成本要150元左右,他家6亩水稻,一年要在这块支出近千元。

不过,何东明并没有感到这是个压力,因为他家每亩水稻今年得到了125元的农资综合补贴,“算下来,自己不用在农资上掏多少钱。”何东明告诉记者,虽然农资价格年年提高,但政府的农资综合补贴标准也在年年提高,“从最早的每亩20多元提高到今年每亩125元,不比市场农资价格涨幅小。”

农资综合补贴是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实行的一种直接补贴制度。在综合考虑影响农民种粮成本、收益等变化因素,通过农资综合直补及各种补贴,来保证农民种粮收益的相对稳定,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其资金来源于粮食风险基金,通过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拨。

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2013年,全市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7亿元,其中拨付市本级639.28万元,拨付十二县36367.49万元。

为加快拨付进度,市本级2月8日将这639.28万元资金及时拨付到五城区。同时,十二县五城区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乡镇、村干部、村民积极配合,加班加点,了解、核实各家各户的种植面积,并在村里上墙公示,通过农补网“一折通”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拨入到各种粮农民的存折中。3月初,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就全部拨入种粮农民的存折中,提前完成了拨付任务。

7千万元良种补贴让农民有个好收成

良种补贴是指对一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农民,是这一补贴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永福县镇上村村民陶技明告诉记者,他今年拿到的良种补贴有1100元。

正在良种补贴的鼓励下,陶技明的11亩水稻从2010年开始选用良种,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前亩产800斤,现在一亩能多收150斤。”陶技明说,除了产量提高,选用良种后的稻谷品质也大大提高,一斤能卖到1.6元,比以前多卖两三毛钱。

仅水稻种植这一项,陶技明一年就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2013年,桂林申报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面积483.1万亩;自治区批复早稻良种补贴资金2983.9万元、中稻补贴资金863.78万元、玉米补贴资金428.2万元,晚稻补贴资金2756.6万元,共计7032.48万元。目前,早稻良种补贴资金已基本发放到农户,中稻、玉米、晚稻良种补贴资金正在发放之中。

今年12月,市农业局组成检查组对平乐、恭城、兴安、雁山等县(区)部分乡(镇)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查,没有发现虚报良种补贴面积、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等问题。

桂林是个农业大市,也是广西的产粮大市,素有“桂北粮仓”之称。实行粮食直补订单收购也是一项重要强农、惠农政策。

2013年,桂林十二县共争取自治区储备粮订单收购计划17.25万公斤,粮食直补资金4140万元,占广西年度计划的21.6%。截至12月15日,完成订单收购16万公斤、补贴售粮农民3840万元,占年度补贴总数的92.8%。粮食直补订单收购政策推动了农民种粮的热情,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也确保了桂林市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首席记者龚亮勇

    (文章来源:桂林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