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际品牌差距缩小
9月28日,全球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发布2017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新车质量的差距连续第七年缩小。今年,两者的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已进一步缩小至13分。
J.D. Power中国区资深研究总监谢娟在会上介绍说:“出生于1985年以后的年轻消费者占所有购车人群的55%,他们对新车质量的要求更“挑剔”。” 从2000年J.D. Power第一次开展中国新车质量研究至今,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PP100差距已从396分缩小至13分,但与此同时,双方在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以及驾车经历这三个问题领域的质量差距仍然存在。
J.D. Power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博士认为:“自主品牌在车身内装方面进步尤为明显,这方面的质量基本上已经跟合资品牌不相上下。但另一方面,在车辆三大核心系统:发动机、变速器以及驾车经历方面,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可能是未来几年自主品牌应该重点提升的方面。”
当产品质量提升到一定高度以后,想再进一步提升,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整个行业进步速度都有所放缓的原因。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在会上说:“自主品牌车在质量方面追赶合资品牌的速率呈现逐年下降,预计差距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自主品牌车还需进一步对标国际品牌,补足短板,主动及时地去解决消费者抱怨最多的设计缺陷和故障问题,这样方能与国际品牌齐头并进。”
近几年,随着中国车企在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已逐渐将眼光瞄准成熟的欧美市场。对此,J.D. Power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Jacob George认为,进入成熟市场的成功路线图,需要包含“4P”元素整体战略。其中“4P”分别指产品(Product)、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和价格(Price)。Jacob George 认为:“自主品牌汽车想要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品牌,首先要在新车质量方面达标,这是所有战略的基础。”同时,他还乐观地预测:“到2025年将有一至两家中国车企跻身全球前十汽车品牌。”
通过今年的调查研究还发现,中国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关注点放在了感官质量方面,通常指的是客户能感知(看、听、触、闻)到的产品特性。谢娟表示:“今天消费者的升级、变化,将引发产品向更高的阶段升级,从‘质量制造’的‘质’,到‘智能制造’的‘智’。因此,相信主机厂在产品升级上,未来会呈现出更多变化。”
同时,针对近几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大幅提高的新能源车,J.D. Power新车质量研究提出,新能源车暴露的问题多且杂,大多集中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变速器以及驾驶经历两方面的表现优于传统能源车,但是在其他6个主要方面的表现均明显落后;相较于传统能源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特有的多发性问题包括:停车辅助/倒车雷达故障或无法工作、内置蓝牙设备经常有配对或连接问题、车身饰板有缝隙/无法密合/歪掉等。
蔡明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传统燃油车,消费者首先是把它当作一台车来看待。因此消费者对于感官质量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 (马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