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这五年 管理监督清晰有力

在新《种子法》的要求下,管理部门早已从原先的“高高在上”变成了如今的“弯下腰服务”,“放管服”成为这五年来种业管理部门的改革主旋律。

改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按照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实行种子生产、种子经营“两证合一”,取消对企业注册资金、先证后照的要求,不再将生产经营设施的资产证明作为许可证明的必备材料,下放育繁推一体化许可审批到省级、常规作物许可到县级;同时取消了种子检验员资格认定。

构建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国家制种基地建设:

突出种子生产优势区,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制种大县奖励等重大项目,推进种子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龙头,53个杂交水稻、玉米制种大县为骨干,首批49个区域性良繁基地为基础的种业基地“国家队”。

例:甘肃玉米制种基地: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精量播种、摸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制种面积占80%以上,已建成果穗烘干线115条、籽粒烘干线102条,较2011年分别增加65条、22条,加工能力达6亿元,基本实现了适时收获、快速加工、及时上市,告别了过去“看天收”的局面。

成效:主要农作物种子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种子质量的提升还改变了落后的种植模式,黑吉蒙鲁豫五省推广玉米单粒播方式面积已达2.5一亩以上,比2011年增长了5倍还多。

将全国4000多家种子企业、3万多个品种、30多万家门店信息纳入平台,实行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立了种子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种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目前,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劣种子”问题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假劣案件比2011年减少48%,侵权案件减少36%。种业大数据平台涵盖产业链各端。

责任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