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拓展与易相发展的“五轮模型”

农业拓展与易相发展的“五轮模型”

邓心安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 要:人类经济社会面临的有关食品、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使现代农业同样面临着绿色转型的重大挑战。生物经济的发展与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农业变革与绿色转型带来新的时代机遇。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与农业发展范式的转变,伴随着农业发展理论突破。在系统讨论农业易相发展理论产生与成长的时代背景、动力机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基本内容,特别是其核心内容——农业拓展与易相发展的“五轮模型”。

关键词:生物经济;农业易相发展理论;五轮模型;新型农业体系

The “Five-wheel model” of the Yi-the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DENG Xin-an

(Research Center for Bioeconomy Develop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e global issues relate to foods, nutrition, health, resources, environment encountered by human economic society make modern agriculture facing the same great challenges for green transformation. The emerging bioeconomy and upcoming bioeconomy era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agricultural changes & green transformation. The second green revolution and the switch of the paradigm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core content of Yi-the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ames the “five-wheel model” of agriculture expansion, and the model’s functions we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Keywords: Bioeconomy; Yi-the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ive-wheel Model; New Agriculture System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以人类基因组破译的完成,合成生物学与基因编辑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标志,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正在发生革命性与群体性进展,给生物相关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变革与绿色转型带来了时代性机遇[1-2]。一个与狩采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时代——生物经济时代正在成长并将要来临[3-4]。

自工业经济时代以来,农业发生过多次重大革命,包括农业机械革命、农业化学革命、杂交育种革命、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基因革命等[5],其中的基因革命被认为是未来农业革命——正在孕育的第二次绿色革命(second green revolution)的核心[5-6]。每次重大革命,都伴随着农业发展理论或学说的产生与指导,如农业经济时代的农业区位论、工业经济时代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和农业生态理论、信息经济时代的循环农业发展理论和智慧农业理论。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Yi-the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正是在生物经济成长、生物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伴随酝酿中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而诞生的新理论,是指将传统的农业范畴拓展到“非农”范畴,反过来通过“非农”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以致达到农与“非农”共生共荣、整体和谐发展状态的系统知识[6]。该理论是基于生物经济和农业变化(变革)的理论,其核心是农业拓展“五轮模型”——由农业第三次拓展[6-7]而来(图1)。

图1 农业拓展“五轮模型”的由来

Fig.1 The origin of the “five-wheel model” of agriculture expansion

系统探讨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产生与成长的时代背景、动力机制、研究方法与实证依据、理论内容,特别是其核心内容及其功能,对于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并促进其推广应用,以及农业绿色转型与功能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理论意义。

二、农业易相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动力机制

(一)农业易相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人类经济社会历经了狩采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目前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的鼎盛时期,预计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亦即“第四次浪潮”[4]。经济时代演进关系特别是其中关于生物经济时代正在来临的推断,是农业易相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前提。

每个经济时代都为农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和历史性机遇。正在兴起的生物经济和即将来临的生物经济时代为农业以至其他生物质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与转型带来新的机遇[1-2,8-11],意味着未来农业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7,12-13]。

随着人口的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对或相对减少,以及人们对物质与精神需求增加,特别是其中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经济社会正面临着紧迫的与食品、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等相关的全球性问题或称“危机”(global crisis)[1,9-10],这些问题或危机,都直接与众多生物质相关产业的基础——农业密切相关。

(二)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动力机制

重大问题或危机的出现以及由此引致的经济社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绿色需求,是作为生物质相关产业基础的农业必须拓展、转型与变革的前提条件,因而成为基于生物经济和农业变化的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外生动力(exogenous driver)。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揭示出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6,14],使得基因能够在跨界的不同生物体之间转换表达,使来自两种生命形态的基因可以融为一体,由此自然界物种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各种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修饰或编辑在分子水平上实现通用,从而让生物表现出以自然处理方式(含杂交育种)难以获得的对人类有益的性状。相对于由经济社会需求(拉动)构成农业拓展、转型与变革的外生动力,以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则成为(推动)农业拓展、转型与变革的内生动力(endogenous driver)。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逻辑路线

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的揭示与应用,构成了农业拓展以及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创立的学科基础与逻辑关键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农与非农边界淡化-农业可拓展与产业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了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实地考察法与实证归纳法

通过对农业形态演变及其新业态的观察,以及对现代农业领域与功能拓展作文献及资料调研,以获得对农业形态变化与拓展的初步理性认识。

选择对农业领域与功能拓展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生物质涉农企业的产业链与经营模式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实证与归纳的方法,系统研究并综合提出“新型农业体系”假说——“五轮模型”,以及以“五轮模型”为核心的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分别简称“NAS假设”和“Yi-理论”,图2)。

图2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诞生过程

Fig.2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the Yi-the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从动力机制上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①从外在需求拉动角度,新型农业体系的常规农业系统以及拓展的新食品(novel food)、营养、健康医疗、生物基资源、环境与生态等5个子系统[6-7],与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食品、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等五大全球性问题高度契合。②从内生动力推动角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作用于农业所涉及的领域方向可以分别或组合纳入新型农业体系“五轮模型”的6大子系统(图1)。

生物基产业边界淡化与融合、农业领域和功能的拓展、生物农业的兴起、农业新业态涌现等,均可作为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实践证据。农业拓展的实践及农业形态演变的趋势进一步验明“新型农业体系”假设的正确性,“五轮模型”乃至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创立,符合科学研究“观察-推断-假设-验证-理论”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五轮模型”符合一般理论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标准:经验标准、逻辑标准、美学标准。

四、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内容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其中2~4属于重要内容,3属于重要的核心内容。

1.生物经济与生物经济时代,是构成理论诞生与成长发展的经济社会及技术的综合环境条件与时代背景。

2.“三农”易相发展关系,是农业易相发展观乃至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及其“五轮模型”的认识前提和思想基础,也是下述4——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关系式——建立的认识基础与理解出发点。

“三农”易相发展关系及与之相关的“三农”问题在中国表现得最为典型和突出。农业-非农产业、农村-城镇、农民-非农职业人员,两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亦即“三农”与其各自对应的“非农”的相互作用是对立统一而非对立相反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键在于能够相互转化,而“对立相反”不能相互转化。在这三对关系之外的六种概念之间,既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的直接关联,又交叉存在着相互影响的间接关系(图3)。

图3 “三农”易相发展关系

Fig.3 Relationships for changing-phase development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3.“五轮模型”及相关概念。“五轮模型”是农业拓展与形态演变的系统概括和抽象,是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核心。这一模型内含新型农业体系、农业第三次拓展、常规农业系统等重要概念。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涉及现有农业发展范式改变。范式转换是一个重新概念化的过程,新理论的建立,必须有一系列基本概念作为支撑。用以支撑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初始的概念,除上述重要的核心概念外,还有易相、农业易相发展等基本概念。“易相”是一个系统概念,蕴含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变化”与“整体”之道,是指根据事物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不断发展的规律而改变状态,也就是利用事物或问题的对立面,促其转化、循环转换或终结[6]。其中“易”源自《易经》,指“变易”(change),亦即“变化”(changing);“相”源自哲学和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位相”(phase)与状态(state)之意。“易相”应用于农业发展上就是农业易相发展,指农与“非农”相互依存与转化、共生共荣的状态;简言之,就是“改变农业状态”,如“互联网+”农业、能源农业等新业态,就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改变。

4.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关系式,是关于农业与其他生物相关“非农”产业之间关系的准数学描述。其初步提出[6],是基于“三农”易相发展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农业拓展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可将其进一步修正表达为:

式中:A—表示农业,

—表示生物相关“非农”产业,Amax—表示农业在其与“非农”和谐发展条件下所达到的最大值。

假定 为“非农”产业,则有:

当且仅当农业发展为新型农业体系时,“=”成立;反之,当农业发展仍然为常规农业系统时,“>”成立。

5.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三农”意涵与基本功能。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涵在于“三农”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①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②农村城镇化或新型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③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6]。基本功能包括指导功能、解释功能、预见功能、分析功能,以及绿色、多元化等功能。

参考文献

[1] OECD. The Bioeconomy to 2030: designing a policy agenda[M]. Paris: OECD, 2009. 19-27,288-294.

[2]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Bioeconomy Blueprint[R]. White House: Washington DC, USA,2012-4.

[3] Davis S, Meyer C. What will replace the Tech Economy[J].Time, 2000, 155(21): 76-77.

[4] 邓心安,张应禄.经济时代的演进及生物经济法则初探.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0,40(2):144-151.

[5] WU Felicia, Butz P. William. The Futur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Lessons from the Green Revolution[M].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Corporation, 2004, 2-11.

[6] 邓心安,王世杰,曾海燕.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缘起及其时代意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88-93.

[7] 邓心安,刘江.农业形态演变与绿色转型的目标模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4(1):1-6.

[8] Jimenez-Sanchez G. Genomics innovation transforming healthcare, business, and the global economy[J]. Genome, 2015(58):511-517.

[9] Alexandra L. Bioeconomy: The Challenge in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21st Century[J].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2016(4):26-42.

[10]Cormick Kes M, Kautto N. The Bioeconomy in Europe: An Overview[J]. Sustainability, 2013, 5(6), 2589-2608.

[11] Braun Von J. Bio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imensions[J]. Rural21, 2014, 48(3):6-9.

[12]Kishore M. G. Agricultu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Bioeconomy[A], Allan Eaglesham, Steven A. Slack & Ralph W.F. Hardy, Reshaping American Agriculture to Meet its Biofuel and Biopolymer Roles[C], New York: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ouncil, 2008, 195-203.

[13]Langeveld J.W.A, Dixon J, Jaworski J.F.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of the Biobased Economy: A Review[J], Crop Science, 2010,50(March-April):S-142-151.

[14]詹姆斯·沃森,安德鲁·贝瑞. DNA:生命的秘密[M]. 陈雅云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73-76,165-169.

......

摘编自: 邓心安,曾海燕.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五轮模型”及其功能.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4):29-35. 题目为生物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网编辑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