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机械专家陈学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19日分别发布。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新疆农业机械工程专家、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新疆已有6位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的51名新院士是从560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的。新增院士中年龄最大的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77岁的船舶设计制造专家徐芑南,最小的是48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军教授。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2013年院士增选是中国工程院1994年建院以来的第11次院士增选。今年1月启动院士增选工作后,经各渠道遴选以及院士提名共产生560名有效候选人,经过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产生51名新院士。

新疆当选工程院院士的陈学庚现年66岁,从上世纪70年代投身农业机械工程设计研究以来,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及兵团多项科技大奖:1990年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1991年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专家,曾获新疆兵团“首届突出贡献奖”和中国西部突出贡献奖。陈学庚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地膜植棉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种植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为新疆棉花得以大面积种植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国知名农业机械专家罗锡文院士曾评价陈学庚,“对我国棉花全程机械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新疆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稳定棉花产量起了关键作用”。

目前,新疆已有6位工程院院士,除了陈学庚外,还有吴明珠、刘守仁、吾守尔·斯拉木、康玉柱和王小东。

66岁陈学庚痴迷农机研究

助新疆棉产量占全国一半 田间地头科研创新不断

66岁的陈学庚,为新疆棉花得以大面积种植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一生痴迷农业机械研究,现在新疆棉花年产量占到全国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产区,这背后离不开陈学庚这样的科研人员的努力。

机械专业生修不好压面机

上世纪60年代,陈学庚随父母从江苏泰兴来到新疆,由于从小对铁制物件感兴趣,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业机械专业,最后被兵团奎屯农机学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七师一三○团机械厂。

上班不久,一次司务长拿来一个损坏的压面机让陈学庚修理,可他却半天也没有修好,这件小事对陈学庚颇触动很大,原以为学机械专业的,修个压面机是很轻松的事,但实践与理论的距离很遥远,陈学庚从此暗下决心,要趁年轻多学习、多实践。这件事也影响了陈学庚的一生,成为他刻苦钻研的动力。

研究发明多种农业机械

上世纪80年代初,兵团开始引进地膜栽培技术种植棉花,但人工铺膜一天只能铺4分地,很难大面积推广,而且铺膜之后,还要靠人工在地膜上点种,不仅进度慢,而且需要大量劳力。

当时,陈学庚研制出一种悬挂式膜下条播机,进行播种铺膜联合作业,日工效达150亩,但试用不久,出现了许多问题,陈学庚和科研小组进行了新一轮研究,使得他发明的膜上点播机取得了突破,并在天山南北得以推广。

1982年,陈学庚发明滚筒式膜上穴播器,在此基础上研制出2BMS-6铺膜播种机,畦面整形、开膜沟、铺膜、膜面覆土、膜上打孔穴播等多道程序一次完成,一台机具顶300个劳力,该项目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他研制成功膜下滴灌精量铺膜播种机,将铺膜播种技术上升到新的水平。2008年,“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具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了解,铺膜技术与机械自动化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2012年,兵团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30万亩,棉花成为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六成以上职工收入来自棉花。

有专家评价:兵团棉花种植的迅猛发展和一系列农业机械的创新和推广离不开,是棉花得以大面积种植的关键,其中,陈学庚功不可没。

春节都闲不住的工作狂

随着陈学庚在农机研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也从130团机械厂工人成为厂工、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再到1992年调入新疆农垦科学院,历任机械装备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虽然后来从所长位置退了下来,但目前担任研究员的他一直不改对农机研究的痴迷。

“生活中的陈所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工厂、地头、办公室三点一线不分节假日和休息日,每年一到春节,他总是抓耳挠腮地浑身不自在,因为别人都休息了,他没法工作,闲着呆不住。”与陈学庚相识十五六年的现任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所长贾首星说。

贾首星比陈学庚小十多岁,但两人在一起走路,贾首星需要五步并三步的才能跟上陈学庚,“走路办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认准的事说干就干。”贾首星这样评价陈学庚的性格特点。

贾首星说,陈学庚从事几十年农业机械设计研究,获得很多国家级的发明成果和专利,但当选工程院院士的条件,并不是看一个时期或是某个发明,而是要看候选人是否在所在行业领域处于科学带头作用,是否持之以恒地在研究领域努力并有重要成果。“陈所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几十年努力,对新疆棉花大面积种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棉花主栽区在长江、黄河流域,而现在新疆棉花年产量占全国一半,占全球的15%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主产区。这种转变的背后有着很多科研人员的努力。“棉花种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育种、种植、采摘等多个领域的学科,正是因为新疆有着像陈学庚一样长期立足于基层需要的科学家,才推动了新疆棉花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的结合,带动了数以万计人的致富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这就是陈学庚做出的最大贡献。” 贾首星说。

相识、共事十多年,贾首星说不出陈学庚有什么爱好,惟一见他打过一次乒乓球还是六七年前的事,更多时候陈学庚都在谈论他的农业机械。“去过他办公室的人就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热爱,一个机械核心部件立在办公室里,连休息时都对着部件琢磨,琢磨,再琢磨。”贾首星说。(曹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