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所鄱阳湖湖泊-流域-长江系统水文干旱研究获进展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通江淡水湖泊,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干旱事件受到了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鄱阳湖水量变化受流域和长江来水的共同作用,通过探索鄱阳湖-流域-长江水系统的水分盈亏特征,可以更为全面揭示鄱阳湖的干旱成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研究所一三五重点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奇团队对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开展了系统研究。综合运用大尺度水文模型和GRACE反演,结合长序列实测数据,研究发现长江流域的水量有减少的趋势。汉口站1991年至2010年的平均径流量比1901年至1930年减少了25mm,这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而引起的。GRACE水储量序列表明,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强度呈现出加剧的态势,2000年之前和之后的水文干旱事件平均缺水量分别为85mm和281mm。

进一步采用标准化水位指数(湖泊)和标准化径流指数(流域和长江),基于Copula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和流域、长江同时发生水文干旱的概率。研究表明,1960年至2013年间,鄱阳湖和流域同时发生水文干旱事件的概率是10.1%。近10年来春季干旱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是由于流域来水减少引起的;鄱阳湖和长江同时发生水文干旱事件的概率是11.5%。近10年来夏、秋两季干旱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长江来水减少引起的;鄱阳湖冬季的水文干旱事件近10年来略有增多,但同一时期流域与长江均没有发生相应的干旱事件,鄱阳湖冬季干旱可能是由于湖区人类活动加剧或其它因素导致。

研究从湖泊-流域-长江系统出发,结合多种数据源和多种模型,有效地揭示了具有不同属性的水文干旱事件在不同区域间的相关性,是对大型通江湖泊水文过程演变机制研究的重要补充,并为解释近10多年来鄱阳湖干旱事件的成因提供了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和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等杂志上。

1979年至2012年长江流域水储量、降水和径流距平的变化

鄱阳湖与流域(左)、鄱阳湖与长江(右)同时发生水文干旱概率的等值线图(a、b、c、d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