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农业现代化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梅河口市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功能,在促进全市农村繁荣、和谐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农机化项目助推作用凸显

近5年来,梅河口市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8亿元,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高光效机械化栽培技术、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实施了“吉林省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项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水稻)项目”、“吉林省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全市30万亩水稻、10万亩玉米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每个乡镇都逐步建立起了农机化示范(区)基地,有力的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二、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2.6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了44.1%,预计年底可达到5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25万台, 比2012年增长了25%,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由2012年的不足10台,发展到近100台;水稻插秧机达到1200台,比2012年增长了近3倍;育苗机械设备达到226台,比2012年增长了4倍。水稻和玉米收割机达到1480台,比2012年增长了3倍多,全市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三、农机化作业能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8.5%,比2012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可达到80%;全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薄弱环节水平提高到了85%,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自走式高杆喷雾机、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已经替代人工背负式喷药器,机械化能力已达40%;玉米机收水平年底预计可超过40%,比2012年提高了8倍,累计增幅近35个百分点;全市已有1.5万亩玉米采用了免耕机播种,该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水稻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推广面积超过了18万亩;全市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366个,近两年重点扶持了10个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实施了“吉林省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建设项目”,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实现了提档升级,建设了10座1000余平方米标准化农机具库棚,有效解决了农机“住房难”。

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12年梅河口市开展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2013年获得了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2015年获得了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公路以外发生农机事故0起。

五、下一步工作目标

梅河口市将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按照“一乡一个示范区”布局,指导各乡镇完善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创建,全面开展农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配套机具、操作规范及推广方式,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高效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全市农机装备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0%以上、机械化烘干处理达到60%以上、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