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盛赞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 唱出农民的精气神

“很好,很好,非常好!”看完演出后,国家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度评价了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他深有感触地说:“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唱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唱出了农民的精气神,让人真切感受到农民的文化越来越繁荣,农民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立时代之潮头,发文化之先声。雒树刚部长的七字评价是对将中国农民歌会打造成为了全国一流公共文化品牌的高度赞赏,是对充满文化自信的滁州在文化道路上昂首阔步、出彩行进的充分肯定。

农歌嘹亮

“唱出了农民幸福生活”

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迈步“小康大道”,唱响“幸福之歌”,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农民歌会紧扣时代脉搏、内容彰显“三农”特色,先后唱响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小康大道、幸福之歌三部曲,并从第四届农歌会起,将希望的田野定为永久主题。一直以来,“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都是农歌会最重要的主题。

在本届农歌会主题演出上,农民歌手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来自安徽卫视《中国农民歌会》节目的付鹰、李刘标、吴非华、傲日其楞等农民歌王精彩献唱,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侗族、壮族、土家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手陆续登场。《茉莉花》《就恋这把土》《赶秋》……一首首民歌,一曲曲小调,宛转悠扬,饱含深情,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抒发了浓浓的乡土情怀。

农歌传情

“唱出了农民的精气神”

“唱一唱我们的好收成,唱一唱我们的好年景,唱一唱幸福的新农家,唱一唱快乐的新农民……”不仅唱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也展现了勤劳勇敢的广大农民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在农村改革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近年来,滁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亲临小岗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中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力求在中国改革历史长河中的每个断面都留下深深的滁州印记,续写改革新的篇章。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天长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发出了全省第一张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证书,凤阳小岗、来安罗庄的省级“三变”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天长医改工作在全国探索了经验、树立了品牌。滁州市还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远模式”向全国推广。

文化强市

“农民文化越来越繁荣”

农歌嘹亮,唱响了农民的幸福旋律,也唱出了皖东大地的发展强音。中国农民歌会在滁成功举办六届,不仅获得社会文化政府最高奖第十五届“群星奖”,获得了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打造了一个接地气、唱得响、传得开的全国一流公共文化品牌,同时也成为推动“文化安徽”“文化滁州”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从完善日益走向示范,市博物馆、市文化馆新馆、市非遗展馆建成开放,市图书馆新馆已封顶正在装修。2013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开放了15个县级文化场馆;2014年,全市启动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示范工程;2015年起,每年重点建设10个农民文化乐园、10个市民文化乐园、1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新建开放11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同时,滁州市首创的市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被评为全省宣传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天长市、明光市、南谯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农村地区文化越来越繁荣。

文化惠民

“农民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记者了解到,本届歌会最突出的一项特点便是坚持文化惠民,一项项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为更多的农民群众送去精神大餐,享受精彩的文化服务。

近年来,滁州市坚持推进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让各项“精神食粮”能够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全面实行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市28个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实行365天免费开放,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可正常免费开放300天以上,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滁州市倾力打造各类文化活动,2012年以来,市、县、乡镇连续五年举办“民生杯”乡镇综合文化站调演,全市排演了1000多个文艺节目,举办50多场专场演出,使文化站真正“舞起来”“动起来”。成功举办了四届的“中国梦·出彩滁州人”人民广场周周演活动,观演和网络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成为滁州市民喜爱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六届“醉翁亭”民间花灯表演大赛,传承了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也日益成为滁州市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品牌。

;